节点文献
奏响探究“五部曲”引发学习自主性——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政治课中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 ;
【正文】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的这番话恰好道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价值所在。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探究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与政治课教学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相一致,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尝试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浅谈一下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首先,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兴趣,在疑惑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在“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中,由学生对“面对老人摔倒了,你怎么办?”入手,让学生畅谈自己遇到这个问题时的行为选择,从争议和疑问中引发出道德教育的问题,自主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在感到困惑时自然会去探究。在新教法设计的尝试中,重点创设有效的疑惑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究者,通过自己得出结论来教育自己,将课堂的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微缩”的探究过程。这种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去选择探究的方向、途径。充分体现了对他们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因此,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探究活动中,并且关心所要探究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其次,创设鲜活的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激发探究热情。对于有自主性的学生来说,真正的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在接触到新的问题情境时,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或出发点,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结构,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设计情境导入问题时,最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在讲中华民族精神时,从学生喜爱的歌曲《中国心》入手,由学生自己向全班同学提供一个有关爱国的或者自强不息的视频或歌曲并首先畅谈自己的感受。这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社会热点,都能引发对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置疑与答疑,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第三,借助课堂的表达、交流与感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参与小组交流与成果展示中既可以显示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与归纳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运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生活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种以角色扮演为载体的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感悟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一些时事报道,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将更加关注自我情感体验的需要。追求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塑造更加美好的人生。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起一个“引领”的作用,没有刻意去说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样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第四,学生自由探究学习需要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只有解开学生在思想上的束缚,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开展自主的探究活动。为此,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真正让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任何压抑的,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内心感受;而且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教师的知识视野的教学内容只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技就能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从而就会积极地行动起来,乐于探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最后,开放式的课堂与多元化的结论将引发更深层的探究。在课堂上,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观点的论证、置疑与答疑,都是学生间的互动探索活动。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来争论、回答。并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展现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最后,在个人反思与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又自主形成有一定体系的观点。既有大家已达成的共适,也有仍在争论、有疑问的观点,因而保留了一个开放式的、多元化的结论。学生为了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一下课就又做新计划,准备继续去搜集更有利的证据与相关资料。以便在下一节课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此时,学生的学习已经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来获取新知识。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在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活动中,教学活动可以由课堂扩展到课下;由知识、技能的学习扩展到内心的体验与实践;由书本知识本身的落实扩展到对学生未来成长的影响。可见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首先,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兴趣,在疑惑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在“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中,由学生对“面对老人摔倒了,你怎么办?”入手,让学生畅谈自己遇到这个问题时的行为选择,从争议和疑问中引发出道德教育的问题,自主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在感到困惑时自然会去探究。在新教法设计的尝试中,重点创设有效的疑惑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究者,通过自己得出结论来教育自己,将课堂的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微缩”的探究过程。这种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去选择探究的方向、途径。充分体现了对他们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因此,他们能够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探究活动中,并且关心所要探究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其次,创设鲜活的问题情境,引发好奇心、激发探究热情。对于有自主性的学生来说,真正的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在接触到新的问题情境时,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或出发点,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结构,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设计情境导入问题时,最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在讲中华民族精神时,从学生喜爱的歌曲《中国心》入手,由学生自己向全班同学提供一个有关爱国的或者自强不息的视频或歌曲并首先畅谈自己的感受。这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社会热点,都能引发对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置疑与答疑,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第三,借助课堂的表达、交流与感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参与小组交流与成果展示中既可以显示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与归纳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运用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生活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种以角色扮演为载体的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感悟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一些时事报道,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将更加关注自我情感体验的需要。追求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塑造更加美好的人生。在整个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只是起一个“引领”的作用,没有刻意去说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样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成长。
第四,学生自由探究学习需要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只有解开学生在思想上的束缚,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开展自主的探究活动。为此,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真正让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任何压抑的,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内心感受;而且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教师的知识视野的教学内容只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技就能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从而就会积极地行动起来,乐于探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最后,开放式的课堂与多元化的结论将引发更深层的探究。在课堂上,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观点的论证、置疑与答疑,都是学生间的互动探索活动。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来争论、回答。并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展现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最后,在个人反思与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又自主形成有一定体系的观点。既有大家已达成的共适,也有仍在争论、有疑问的观点,因而保留了一个开放式的、多元化的结论。学生为了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一下课就又做新计划,准备继续去搜集更有利的证据与相关资料。以便在下一节课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此时,学生的学习已经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来获取新知识。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在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活动中,教学活动可以由课堂扩展到课下;由知识、技能的学习扩展到内心的体验与实践;由书本知识本身的落实扩展到对学生未来成长的影响。可见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 【发布时间】2024/2/27 22:14:00
- 【点击频次】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