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方法探索与实践

 

【作者】 郭 鑫

【机构】 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职学生处于三观构建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重视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正向的价值观念。而针对少数民族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开展相关德育工作时,要结合学生少数民族的特性,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设计和实施与学生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教学活动,促进提高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德育工作
        一、引言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也是“五育并举”之首,是教育的方向和灵魂,对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国家发展、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局势变化莫测的现代,加强德育工作,是当前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而我国作为多民族的国家,其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复杂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品德教育更应该引起重视,应该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达成更好的德育效果。
        二、少数民族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方法探索
        (一)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机会最多的个体,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品德修养,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影响。学校应该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组织专业思政教师形成德育工作小组,定期召开教研会议,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民族的学生,结合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发展的具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制定专门的德育计划,再让各自负责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同时,班主任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小组中,发挥班主任的管理职能,对各科教师进行协调,学校领导、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等也都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形成多方的工作合力,增强德育影响力。
        (二)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思政教师要利用课程教学的优势,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促使少数民族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但需要着重注意,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所在民族的历史、政策和信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体现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将其与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起来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准确地认识到国家发展与民族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他学科也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性,将德育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等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利用其学科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灵魂和心灵进行熏陶。学校也要积极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关系、马克思注意民族理论等为主题,以及举办政策类的知识竞赛活动,在学校各处的宣传栏放置宣传海报等,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从多渠道、多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问题
  学校可以为少数民族学生设置专门助学金制度,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等,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制度、政策倾斜,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学校、国家的温暖;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性,为少数民族学生安排单独宿舍,按照同一民族的标准进行划分,让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要将教育责任落实在教师身上,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分配专门的管理教师,及时观测和了解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深入观察,及时、科学地介入,帮助学生能够转变观念,纠正错;学校也要加强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习惯,重视少数民族的节日,为他们开展庆祝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等。我国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时,更应该贯彻这一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和学生的成长。
        (四)积极开展社会活动
  教育教学并不只是课堂上的教学,在实践生活中也有不少的教学资源,学校和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感受到民族的团结,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深化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如学校可以与社区进行合作,在社区文艺活动中,让少数民族学生去展示自己的民族特色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现学生所在民族的文化价值;组织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志愿者活动,比如敬老院、福利院的一日志愿者等,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出个人价值,并收获感动,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意义,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并且在与其他民族学生的合作中,感受到同伴的帮助,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形成“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意识;学校和教师也要注重对少数民族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认识和肯定少数民族学生的优点,选拔优秀人才担任班干部、社团干部等,让学生能够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利用集体活动和集体荣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结合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时事热点,树立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为榜样,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学习榜样,学习其思想精神和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做出的社会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为我国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同时少数民族丰富了我国的文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我们要保护少数民族,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德育工作的加强,使其能够顺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冰利,扬革新.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发现,2018(5):96.
        [2]白玉.浅谈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方法[J].神州,2018(12):94.
        [3]熊颖.现阶段中职德育教育的困境及其有效性对策[J].青春岁月,2018(14):212-213.
        [4]叶松庆.当代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向[J].青年研究,2008(12):28-34.
  • 【发布时间】2024/2/27 22:10:11
  • 【点击频次】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