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维互动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因材施教、实施和谐教育,注重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注重对生命和人文的关注;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充分激励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为此,应该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形成具有特色的活动教学模式,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多维互动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一、积极探索 “课前预习——课中对话——课后拓展”的多维互动学习策略体系。
1. 预习引导策略: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自三年级始,对预习进行更加系统的指导,每个学生备有专门的预习本。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从读有收获,到读有疑问,分步提高,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自能学语文的能力基本形成。具体讲,该策略的研究内容包括:(1)预习指导的渐进性(低年级,要求读通课文,读懂句子;中年级,要求读通课文,读懂自然段,开始学习查资料;高年级,要求基本读熟课文,基本把握中心及主要内容,能结合预习简要地发表看法。)(2)预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合作资源(家庭式、小组式合作预习)、信息资源(如:家庭书柜、教室书吧、学校图书室、校外书店、网络、电视音像材料)等。这种预习策略为学生的独立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个体资源的积极措施,是落实“先学后教”原则的重要体现。
2.预习展示策略:我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经历了充分的预习,都是怀着强烈的表现欲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有必要创设展示的舞台和交流的平台。所以我们构建了“预习展示策略”,其具体操作步骤是:“二读”(自主读通课文、读会生字词);“三说”(说文章的相关材料、说自己读懂什么、说自己是怎么读懂的);“一问”(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小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
3.课中对话策略: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学过程中的疑问或困惑,并结合教师个人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引导学生筛选有研讨价值的话题,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展开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研读。课堂上可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方式,围绕问题展开互动教学。
4.课中实践体验策略:具体做法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语言训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多向互动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鼻、脑等多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比如:读书竞赛活动、游戏表演活动、歌咏绘画活动、观察欣赏活动、讨论辩论等实践体验活动。“课中实践体验策略”遵循的是“互动—发展”“做中学”的原则,以各种形式的互动来解放儿童的身心,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灌输,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命力。
5.课中语言再造策略:这一策略是着力体现“语文学习要促进儿童语言发展”这一宗旨,围绕“语文”这一语言训练载体展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如:成语展示会、吟诗会、故事会、想象作文、图文日记、设计校园警示语、为家乡设计宣传广告,学写调查报告等,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互动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6.课后拓展延伸策略:我们的多维互动学习除了学习方式的多维还包括学习空间的多维,不仅在预习、课堂教学环节中体现,还拓展延伸到课后的学习活动。在拓展延伸互动阶段,教师通过设计一些与课堂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内容,如:查找资料,交流学习方法和体会,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与人、与文本、与生活、与社会、与自然交流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二、积极构建 “三自一互动”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在多维互动学习策略体系的实践引导下,我们构建了“三自一互动”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三自一互动”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学习环境等互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一种教学方式。
“自主预习”是前提,它是指预习新知识(包括教材和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过程中采取同化和迁移的策略,搭建自我认知结构。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新思维的基础。
“自主探究”是关键,就是指在形成自我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用自己向自己提问(或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师生对自我认知结构进行检验的关键。
“自主发展”是通过师生、生生、师生与学习环境等多维互动,解决各种疑问,让学生形成独特见解,培养研究性、创造型人才,这是“三自一互动”设计模式的最终目的。
“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逐步递进的认知发展过程。
“一互动”。“一”就是指教学的整个过程。“互动”是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际交往的信息动态生成过程,是必须借助于多种媒体形式来实现的,它不仅要求师生动口,动手,更要动情、动思,把肢体、思想、情感的“互动”与文本、作者、环境的“互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建立师生平等的情感基础上,采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互助合作方式,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发展。
多维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关注的目光,亲切的笑脸,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敢说、愿说,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黎建新: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1期
顾月萍:互动的课堂才有生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一、积极探索 “课前预习——课中对话——课后拓展”的多维互动学习策略体系。
1. 预习引导策略: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自三年级始,对预习进行更加系统的指导,每个学生备有专门的预习本。从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从读有收获,到读有疑问,分步提高,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自能学语文的能力基本形成。具体讲,该策略的研究内容包括:(1)预习指导的渐进性(低年级,要求读通课文,读懂句子;中年级,要求读通课文,读懂自然段,开始学习查资料;高年级,要求基本读熟课文,基本把握中心及主要内容,能结合预习简要地发表看法。)(2)预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合作资源(家庭式、小组式合作预习)、信息资源(如:家庭书柜、教室书吧、学校图书室、校外书店、网络、电视音像材料)等。这种预习策略为学生的独立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有利于适应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个体资源的积极措施,是落实“先学后教”原则的重要体现。
2.预习展示策略:我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经历了充分的预习,都是怀着强烈的表现欲参与课堂活动的,因此有必要创设展示的舞台和交流的平台。所以我们构建了“预习展示策略”,其具体操作步骤是:“二读”(自主读通课文、读会生字词);“三说”(说文章的相关材料、说自己读懂什么、说自己是怎么读懂的);“一问”(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也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小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
3.课中对话策略: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学过程中的疑问或困惑,并结合教师个人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引导学生筛选有研讨价值的话题,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展开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研读。课堂上可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方式,围绕问题展开互动教学。
4.课中实践体验策略:具体做法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语言训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多向互动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鼻、脑等多种感官参与语文学习。比如:读书竞赛活动、游戏表演活动、歌咏绘画活动、观察欣赏活动、讨论辩论等实践体验活动。“课中实践体验策略”遵循的是“互动—发展”“做中学”的原则,以各种形式的互动来解放儿童的身心,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灌输,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命力。
5.课中语言再造策略:这一策略是着力体现“语文学习要促进儿童语言发展”这一宗旨,围绕“语文”这一语言训练载体展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如:成语展示会、吟诗会、故事会、想象作文、图文日记、设计校园警示语、为家乡设计宣传广告,学写调查报告等,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互动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6.课后拓展延伸策略:我们的多维互动学习除了学习方式的多维还包括学习空间的多维,不仅在预习、课堂教学环节中体现,还拓展延伸到课后的学习活动。在拓展延伸互动阶段,教师通过设计一些与课堂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内容,如:查找资料,交流学习方法和体会,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与人、与文本、与生活、与社会、与自然交流的广阔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二、积极构建 “三自一互动”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在多维互动学习策略体系的实践引导下,我们构建了“三自一互动”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三自一互动”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学习环境等互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的一种教学方式。
“自主预习”是前提,它是指预习新知识(包括教材和与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过程中采取同化和迁移的策略,搭建自我认知结构。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新思维的基础。
“自主探究”是关键,就是指在形成自我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用自己向自己提问(或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师生对自我认知结构进行检验的关键。
“自主发展”是通过师生、生生、师生与学习环境等多维互动,解决各种疑问,让学生形成独特见解,培养研究性、创造型人才,这是“三自一互动”设计模式的最终目的。
“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逐步递进的认知发展过程。
“一互动”。“一”就是指教学的整个过程。“互动”是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际交往的信息动态生成过程,是必须借助于多种媒体形式来实现的,它不仅要求师生动口,动手,更要动情、动思,把肢体、思想、情感的“互动”与文本、作者、环境的“互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建立师生平等的情感基础上,采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互助合作方式,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发展。
多维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关注的目光,亲切的笑脸,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敢说、愿说,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黎建新: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1期
顾月萍:互动的课堂才有生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 【发布时间】2023/12/28 10:52:19
- 【点击频次】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