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拓宽艺术教育渠道 搭建闲暇教育舞台
【关键词】 ;
【正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生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成为我们亟待解决问题。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的学生都来自于周边的村庄,作息时间没有什么规律,因此学生的空暇时间多在与同学玩耍、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等中渡过。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缺乏自控力和判断力,因而在闲暇时间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思想及不良行为,令学校和家长担忧。为此学校在多年积累的艺术教育经验上做文章,加大了艺术教育的力度,在闲暇时间开放艺术教室,配备艺术辅导教师,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深化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
一、开设特色课程,丰富闲暇教育形式
学校根据实际和现有条件开设了各种特色课程,以全面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在特色课程设置上,追求共性,优化个性,所有学生,不论天赋优劣,都有权利享受自己喜欢的特长教育,只要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喜欢的,学校都会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家长的意愿,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参加各种闲暇艺术兴趣队组。现在学校仅民乐团琵琶、柳琴、笛子、二胡等队组就达到149人,包括绘画、舞蹈、篮球等其他兴趣队组的共计434名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近的80%。
为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每天下午放学后及周六,开放学校的操场、阅览室、各特色活动室供学生进行健康的娱乐休闲活动、读书以及体育锻炼,辅导教师进行相应辅导。
二、开发艺术教育活动课程,拓展闲暇教育渠道
1.校内艺术活动促发展。
每学期由学校统一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学校将每年六月一日定为艺术节,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艺术活动,进行文艺演出,书画展;每逢节庆日,如“七一”、“十一”、“元旦”学校也组织文艺演出;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器乐(竖笛)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美术手工工艺制作比赛等艺术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竞赛促提高,各种艺术活动丰富活跃了校内艺术活动课程,形成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2.校内打基础,校外求发展。
通过校外艺术活动深入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艺术才能。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文化生活却单调和贫乏,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决定:让艺术教育为社区服务,为农村生活注入艺术活力。于是,我们主动配合街道文化宣传部门,搞义务宣传演出。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演出;还与友好单位进行联谊活动,如与解放军驻潍部队战士进行元旦联欢会……学生的演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不但有歌舞、音乐,还有京剧、吕剧、柳琴戏,这些都是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我们演出的民乐合奏《映山红》、《丰收凯歌》,京剧《沙家浜》选场《智斗》和《军民鱼水情》等节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了锻炼,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艺术特长生不断涌现。
三、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充实闲暇教育内容
开发艺术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我们开发编写了三本学校艺术教育校本教材:《童声飞扬》、《我是小巧手》、《艺术人生启蒙》。
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把校本教材纳入教学计划,例如《童心飞扬》收集了少年儿童喜闻乐唱的54首歌曲,教师在教学时每年级每学期学习4-6首,把学生喜闻乐唱的歌曲、戏曲国粹、古诗吟唱等引进课堂;《我是小巧手》把本地剪纸、风筝制作、泥塑、中国结作为补充教材,并把本地产的柳条、玉米皮、高粱秸、小麦秸等作为编织材料教给学生编织的艺术。《艺术人生启蒙》艺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近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中外著名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身边,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感受他们生活中的辉煌与艰辛,体会他们在艺术人生道路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广辟渠道,多元办学,解决艺术器材问题
首先学校向艺术教育投资倾斜,我们坚持每学期从杂费里拔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艺术教育;再是尽量争取上级政府和联合办学单位的支持;三是向学生家长做好宣传,发动学生家长自己为孩子购买乐器。现在学校里的乐器,大型乐器主要是学校购置,而学生使用的二胡、柳琴、琵琶等小型乐器主要由家长为孩子购买。这样,相对解决了艺术资金和乐器问题。
学校陆续投资10万多元,先后添置了云锣、架子鼓、贝司等大型乐器。现在学校共有60余种378件乐器,音乐器材基本满足了学生闲暇时间艺术活动的需要。
五、立足自培,外向招聘,解决艺术师资匮乏问题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薄弱,我们采取了立足自培,外向招聘的方法。我们要求教师们教学相长,艺术教师一专多长,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做艺术通才;再是聘请社会上艺术专业人才来学校辅导,一是补充师资,二是学校的艺术老师一起学习提高。学校实施名师进校园工程,聘请了潍坊市音乐界知名教师梁明、刘继华等10人定期来学校传授民族器乐演奏技艺。
六、闲暇教育结硕果
闲暇时间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搭建了艺术学习的舞台,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闲暇时间艺术教育活动成为“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1.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了全面开发和提高。
一个个“小画家”,“小书法家”、“小音乐家”、“小演讲家”脱颖而出…… “六一”文艺汇演中,学生的器乐演奏是时而像潺潺的小溪,时而像汹涌的大海;表演舞蹈的同学用她们的肢体向大家诉说着美丽的故事;书画展上的书法有的清秀有致,有的遒劲有力;绘画又是多么绚丽多彩……一颗颗璀璨的小星,在艺术天空中冉冉升起。
2.培养了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现在我校的5位音乐老师每人都会2-5种乐器。赵冬梅老师以前是一位舞蹈老师,乐器只会电子琴,现在她辅导柳琴、中阮、大阮队组,自己边学边教,已全部学会了这些乐器的演奏。原来非艺术专业的队组辅导老师也学到了一技之长。学校大提琴辅导老师钱振江老师,今年49岁,在前年学校扩大乐队时自己主动报告做辅导教师,她说我虽然不会音乐,但我可以边学边教,将来自己的孩子学的时候也可以给他当老师。
3.带动了社区文化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使家长认识不断提高,并且带动了社区文化的发展。多年来,艺术教育的开展在社区中形成了一些艺术家庭,独特的社区文化……走在社区内,时常会听到琴声悠悠,歌声飞扬。
一、开设特色课程,丰富闲暇教育形式
学校根据实际和现有条件开设了各种特色课程,以全面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在特色课程设置上,追求共性,优化个性,所有学生,不论天赋优劣,都有权利享受自己喜欢的特长教育,只要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喜欢的,学校都会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家长的意愿,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参加各种闲暇艺术兴趣队组。现在学校仅民乐团琵琶、柳琴、笛子、二胡等队组就达到149人,包括绘画、舞蹈、篮球等其他兴趣队组的共计434名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近的80%。
为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每天下午放学后及周六,开放学校的操场、阅览室、各特色活动室供学生进行健康的娱乐休闲活动、读书以及体育锻炼,辅导教师进行相应辅导。
二、开发艺术教育活动课程,拓展闲暇教育渠道
1.校内艺术活动促发展。
每学期由学校统一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学校将每年六月一日定为艺术节,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艺术活动,进行文艺演出,书画展;每逢节庆日,如“七一”、“十一”、“元旦”学校也组织文艺演出;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器乐(竖笛)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美术手工工艺制作比赛等艺术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竞赛促提高,各种艺术活动丰富活跃了校内艺术活动课程,形成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2.校内打基础,校外求发展。
通过校外艺术活动深入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艺术才能。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文化生活却单调和贫乏,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决定:让艺术教育为社区服务,为农村生活注入艺术活力。于是,我们主动配合街道文化宣传部门,搞义务宣传演出。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演出;还与友好单位进行联谊活动,如与解放军驻潍部队战士进行元旦联欢会……学生的演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不但有歌舞、音乐,还有京剧、吕剧、柳琴戏,这些都是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我们演出的民乐合奏《映山红》、《丰收凯歌》,京剧《沙家浜》选场《智斗》和《军民鱼水情》等节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了锻炼,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艺术特长生不断涌现。
三、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充实闲暇教育内容
开发艺术校本课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我们开发编写了三本学校艺术教育校本教材:《童声飞扬》、《我是小巧手》、《艺术人生启蒙》。
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把校本教材纳入教学计划,例如《童心飞扬》收集了少年儿童喜闻乐唱的54首歌曲,教师在教学时每年级每学期学习4-6首,把学生喜闻乐唱的歌曲、戏曲国粹、古诗吟唱等引进课堂;《我是小巧手》把本地剪纸、风筝制作、泥塑、中国结作为补充教材,并把本地产的柳条、玉米皮、高粱秸、小麦秸等作为编织材料教给学生编织的艺术。《艺术人生启蒙》艺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近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中外著名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身边,了解他们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感受他们生活中的辉煌与艰辛,体会他们在艺术人生道路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广辟渠道,多元办学,解决艺术器材问题
首先学校向艺术教育投资倾斜,我们坚持每学期从杂费里拔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艺术教育;再是尽量争取上级政府和联合办学单位的支持;三是向学生家长做好宣传,发动学生家长自己为孩子购买乐器。现在学校里的乐器,大型乐器主要是学校购置,而学生使用的二胡、柳琴、琵琶等小型乐器主要由家长为孩子购买。这样,相对解决了艺术资金和乐器问题。
学校陆续投资10万多元,先后添置了云锣、架子鼓、贝司等大型乐器。现在学校共有60余种378件乐器,音乐器材基本满足了学生闲暇时间艺术活动的需要。
五、立足自培,外向招聘,解决艺术师资匮乏问题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薄弱,我们采取了立足自培,外向招聘的方法。我们要求教师们教学相长,艺术教师一专多长,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做艺术通才;再是聘请社会上艺术专业人才来学校辅导,一是补充师资,二是学校的艺术老师一起学习提高。学校实施名师进校园工程,聘请了潍坊市音乐界知名教师梁明、刘继华等10人定期来学校传授民族器乐演奏技艺。
六、闲暇教育结硕果
闲暇时间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搭建了艺术学习的舞台,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闲暇时间艺术教育活动成为“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1.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了全面开发和提高。
一个个“小画家”,“小书法家”、“小音乐家”、“小演讲家”脱颖而出…… “六一”文艺汇演中,学生的器乐演奏是时而像潺潺的小溪,时而像汹涌的大海;表演舞蹈的同学用她们的肢体向大家诉说着美丽的故事;书画展上的书法有的清秀有致,有的遒劲有力;绘画又是多么绚丽多彩……一颗颗璀璨的小星,在艺术天空中冉冉升起。
2.培养了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现在我校的5位音乐老师每人都会2-5种乐器。赵冬梅老师以前是一位舞蹈老师,乐器只会电子琴,现在她辅导柳琴、中阮、大阮队组,自己边学边教,已全部学会了这些乐器的演奏。原来非艺术专业的队组辅导老师也学到了一技之长。学校大提琴辅导老师钱振江老师,今年49岁,在前年学校扩大乐队时自己主动报告做辅导教师,她说我虽然不会音乐,但我可以边学边教,将来自己的孩子学的时候也可以给他当老师。
3.带动了社区文化的发展
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使家长认识不断提高,并且带动了社区文化的发展。多年来,艺术教育的开展在社区中形成了一些艺术家庭,独特的社区文化……走在社区内,时常会听到琴声悠悠,歌声飞扬。
- 【发布时间】2023/12/28 10:49:24
- 【点击频次】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