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差生”的转化工作

 

【作者】 贺玲玲

【机构】 延长县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幼儿就如一张白纸,图画眩丽与否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成败,作为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所谓的“差生”,更应对症下药,从思想认识到行为态度等方面,认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幼儿园 差生转化 
  在幼儿园里一提起调皮捣蛋的孩子,教师们都纷纷摇头。的确,当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无论从成绩上还是从行为表现上都达到大人们心目中优等生的标准,但无论任何班级都存在某方面不尽人意的“差生”。作为教师该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呢?如今我们不厌其烦地重拾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希望能减轻老师们的“头痛”之症。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望”,幼儿就如一张白纸,图画眩丽与否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成败,作为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所谓的“差生”,更应对症下药,从思想认识到行为态度等方面,认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做好差生转化工作首先必须有个正确的思想认识,除了先天的原因,幼儿园里所谓的“差生”现象都有一定的背景因素。有些幼儿因为智力发展较迟缓,对所学知识无法掌握导致失却兴趣;有些幼儿生性好动,当错误发生时能主动承认,但很快又“明知故犯”而令教师头痛。在对待这些差生时老师应先树立一个思想:优等生并不等于他每个方面都高人一等;差生也并不代表他无处可取,朽木不可雕。
  其次,在转化差生过程中应刚柔并济,严慈结合,更多地给予差生热情和关心,同时不忘严格要求他们。“人之爱子,罕亦能均”,[1]天下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少能做到一视同仁,何况教师呢?“贤俊者自可赏爱”,[2]但“顽鲁者亦当矜怜”,[3]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当的教育,我们更应多关心爱护那些能力差、表现差的幼儿,多创设条件,及时鼓励以增强信心,巩固其行为习惯。我们班里的小豪同学生性好动,对待争执纠纷动辄出手,同伴们都讨厌与他交往接触。通过观察了解后,发觉他其实有很多优点,他热爱劳动、也能关心体贴别人,只是处事方法不佳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说教效果是很微小的,因此我们以他热爱劳动的形象在班里树立了榜样,号召小朋友们向他学习,在满足他的自尊心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正确交往的指导,比如可以适时对他说:“你刚才这样做很有礼貌,你看小朋友多开心呀,以后也要这样,好吗?”、“我觉得你如果这样做的话,小朋友会更喜欢你的!”“你能这样做老师为你自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旦学生的聪明才干被人承认、重视并全部发挥出来,他们会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巨大前进力量”。渐渐地在他心灵里激起“做个好学生”的火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逐步掌握技巧,体会欢乐和自豪。
  爱能激起自信,严也能创造良好的效果,在现实操作中严与爱应取得平衡,爱而不纵严而不紧,严与爱互相渗透,需要遵守的纪律或必须做到的事情(幼儿力所能及)就应严格要求,不能因为“爱”而在原则上退而求其次,在爱护关怀的同时,坚持严格要求,逐渐培养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自律。在这方面要警惕不能以条件与幼儿作交易,有些教师为达到让幼儿遵守纪律而提出以某些物质作交换,“你乖乖坐好,我给你一朵大红花(一颗糖)”这也许是暂时有效的方法,但在幼儿心里可能会产生一种思维定势:我不听话老师就会给我想要的东西。这是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奖励应该建立在好的表现上,否则就失去了奖励的效果。
  第三,针对不同类型的差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症下药,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对智力发展较迟缓,接受能力、发现探索能力较差的幼儿,我们可以精心为他们创设轻松、自然的环境氛围,引导幼儿在日常各项生活环节之中自然而不自觉的发现各种知识。例如:喝水时让幼儿比较杯子的数量与幼儿的总数是否一致,进而掌握多、少、一样多等数数知识;吃点心时讨论点心的形状、数量,使形状及数量的变化在自然演译中得到认识、理解、掌握;吃饭时引导幼儿认识米饭、蔬菜、各种水果及容器;多带幼儿到园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认识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等比较抽象的方位词等等。此外,我们还经常有意识地设计各种游戏活动,使各种知识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得到强化和巩固,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差生主动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促进智力的发展。
  对活泼好动,明知故犯的幼儿,我们则采取防范于未然、随机巩固的方法加以引导。这一类型的幼儿并不少见,他们大都比较聪明,每次闯祸后都会可怜兮兮地把“罪状”交待得一清二楚,并且信誓旦旦,但转眼之间又忘到九霄云外,对这种幼儿我们应经常注意他的动向,在他即将有冲动的苗头时及时地加以制止,防范于未然。课余时间多找时间亲切的与他聊天,多创设机会让他融入到同伴的自由活动之中,通过经常性的“监督”,一方面对他不良行为加以控制,同时对他点滴的进步及时加以表扬鼓励,逐步培养他的自制能力。
  第四、利用班集体的作用规范差生的思想作为。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班集体中的舆伦(肯定或否定、赞赏或批评)对幼儿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大人的教育具有权威性,有时也难免迁就,而同伴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的平台上。我们发现,在幼儿园中打小报告的现象比比皆是,归根结底是幼儿缺乏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幼儿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主心骨来处理事件而求助于老师,针对这个现象我们较注重与幼儿讨论事情的解决方法,提拔能力较强的幼儿当小老师组织活动等等。当然,教师并不等于完全放手,而是处于指导地位,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幼儿自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深深体会到班集体教育作用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差生的规范作用。
  第五、与家庭密切配合,形成教育网络一致性,增强差生工作的力度。现在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意识水平逐渐提高,更加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幼儿不良行为现象发生的原因、磋商解决的方法。我们园主要通过家长接送幼儿、家访和定期填写家园联系册等方式与家长取得密切配合,争取多方位多角度对差生进行指导,提高教育效率。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差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如果动不动就把他晾在一边冷眼相看或采取处罚的手段,这样只会加重叛逆的心理,对教育目标丝毫没有好处。作为教师更应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爱心,寻找适合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他们能接受的教育手段,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 【发布时间】2023/12/28 10:46:12
  • 【点击频次】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