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一堂“学生愿学,教师多授”的科学课

 

【作者】 贺 珍

【机构】 神木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时代在进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和期望更多了,对一堂课的标准也提升了,那么如何让“学生愿学,教师多授”这一问题是我一名年轻科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今天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的一堂课。
  关键词:爱有度  手段多  营氛围  
  科学课的重点不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而在于如何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科学办法,培养科学精神。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关注生活,热爱科学,善于把科学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使学生将心中深奥、枯燥、难学、乏味的科学知识转为生动、有趣的知识。
  一、培养感情--爱有度
  为了走进学生的心田,为了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自己的课,很多教师都会选择和学生做朋友,把无微不至爱奉献给他们,最大能力去帮助他们,及时倾听取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对老师的期望,对他们的不当行为及时进行修正,完善自己,使心与心真正贴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依赖你和信任你。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当这个度把握适当时,它发挥的效果是不可预见的;反之,当这个度没有把握好,不仅达不到预计的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记得刚工作时,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上课时我不断对学生面带微笑,从不大声责备,下课跟他们聊家庭、聊生活、聊同学间的事如何处理。一段时间后,我和他们成为了朋友,我以为我的课一定很受欢迎,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们课堂失控了。这样下去,离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不是更远了吗?我静静的反思自己,和学生建立感情、成为朋友,难道是我错了,我到底错在哪?反思后,我调整战略上课时掉脸给学生,下课时微笑,发现学生上课是怕我了,但下课也怕我了,这次调整我认为太极端了。反复思考,又想到了,上课时微笑和严肃共存,下课还是好朋友,这次调整效果不错。所以得出结论是,爱他们,并让他们爱你,并不是一味讨好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握一个度。
  二、教学艺术--手段多
  面对课堂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就是课堂中体现个人艺术美。我们的艺术美可以凭借语言魅力、学生心理,多媒体设备等手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如:
  方法一:“语言精”。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说空话,不能讲套话和闲话,要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使深奥的科学知识变为浅易的知识,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这是“精”。
  方法二:“语言幽默”。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也是爱心的体现,会使学生感觉到一股关心、体贴、理解和信任的真挚感情,也会给学生一种学习的信心和智慧的力量。记得在《降水量的测量》一课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下雨天,那么气象学家是如何通过24小时降水量的多少知道雨的等级的?几乎全班齐说“雨量器”,但仍有个别同学说成“量雨器”,我便说到:如果你是把雨要放到仪器中去测量的同学,所以雨在前,你拿的一定是“雨量器”;如果你是把雨从仪器中拿出来测量的,你得先拿测量仪器,所以量在前,你一定拿的是“量雨器”,大家先是呆住在思考,然后哄堂大笑。通过这个例子后同学生不仅没有再错,而且印象更深了,比起纠正和批评好多了。
  方法三“提问方式多变”。高明的教师能从知识点的具体特点出发,寻找恰当的教学形式,力求做到灵活多样,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风格,随课程变化而变。
  记得刚看到气象学家给出的降水量等级表时,上面只有两行,一行是6个等级和一行24小时降水量的毫米数。当时我教5个班科学课,我分别在几个班进行对比实验,在1班先让同学们看,我再讲解,学生情绪不高,觉得无聊;在2班我用到了先看后提问的方式,效果比1班好一点;在3班我实行了抢答题如:我说10-25毫米降水量,生答:中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在4班和5班,我要求学生先看,预设我要出的问题,针对问题复习,然后合书听我出题,3秒钟后抢答。这时学生的积极不仅提高了,而且还认为这是一项不难的挑战题,答对后很有成就感。
  方法四“直观的课件”。在教学中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口、耳、手、脑各得其所。如在《降水量的测量》一课中,单纯给学生介绍气象学家的艰辛,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当我出示气象学家工作的场景和工作状态时,不用我说,学生感触很真、很深。
  三、打造课堂--氛围好
  作为副课教师我深深的感受到:当遇到课堂氛围不好的班级,学生精神状态欠佳、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影响学生的情绪、思维和参与程度。反之,当我遇到课堂氛围好的班级时,我是热情饱满、教态端正、目标明确;学生给我的反馈是他们求知欲强、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愿意参与,双方处于积极互动的状态,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所以说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只有你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你才能轻松达到“学生愿学,教师多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福建教育》2004年第12期。
  [2]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3]  心理管理学。
  • 【发布时间】2023/11/28 11:11:13
  • 【点击频次】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