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政治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学科的内容以理论为依据,道理深刻又抽象。因而很多人把政治当成教条,对政治老师更是敬而远之。其实表现幽默的笑话寓意深刻的故事更为学生所陶醉,使他们获得精神上满足。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做到:风趣幽默,寓庄于谐。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充分肯定学生,不轻易对学生说“不”。“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取得进步。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曾经有一位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但他的街舞跳得很好,还在学校比赛中获过奖。于是我对他的特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一举动使他变化很大,甚至还说一定要把政治学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课堂导入。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应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直奔中心,并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因此,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老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活思维,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譬如:在讲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时,我问大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来叫什么名字。并指出他是受王守仁的“知是行之始”影响,将名字改为陶知行,但最终却又改为陶行知。然后提问:“知”是什么,“行”是什么,到底“知是行之始”还是“行是知之始”?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精心设计提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都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比如在讲《提高经济效益》时,我用了这样一则材料: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王保罗盖蒂,刚开始开发油井的时候,他发现每个矿井都有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并屡禁不止。后来,他请教了一位管理专家。专家只说了一句话,“因为那是你自己的油田”。就是这一句话,让保罗盖蒂恍然醒悟,他采取了一项措施后,工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浪费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这里,我提问:保罗盖蒂是如何解决石油浪费现象的?这给我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什么启示?
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政治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其他学科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譬如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时,先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追逐》,然后讲述在短很时间所取得的成绩,并适时提问为什么女子十二乐坊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创造如此辉煌的奇迹?她们的发展过程体现他们是如何创新的?讲“自然界的发展史客观的”时,展示图片,让学生回顾地理学的地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时期,并回顾生命是是如何产生的,由此指出:地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有女娲决定的,也不是上帝的懿旨,而是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学习“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时,可以充分利用燕太子丹送截断了的美女的手给荆轲的历史故事。并提问:荆轲会喜欢这样的手吗?为什么?对于“对同一事物,人们的看法存在差别”,可以利用诗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
在学生交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些成果,相互评析去粗取精;并作简洁评价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观点。
合作探究,释难解疑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老师首先要根据学情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合作探究问题(来源一是学生疑难问题展示卡出现比较集中并比较典型的问题,二是老师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问题);其次,各小组分工明确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过程中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同时在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同学的观点来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达到”兵教兵”的效果。老师在该过程巡视检查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思维找准问题所在。最后,各小组把本组达成的一致意见交流共享,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辩论。在交流结束后老师要做准确、客观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出现的疑难、重难点精讲点拨,对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实现对本堂课知识的升华。
四、针对训练,矫正落实
让学生限时完成学案设计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完成后,老师展示答案,小组成员互批,错点当堂反馈。老师对发现的问题针对讲评点拨,及时矫正,甚至可以对错点变式训练达到巩固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五、总结反思,交流提高
在完成新授课之后,给学生几分钟让其在知识、方法、能力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树,感悟自己本堂课的收获。学生之间对自己的知识树及收获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交流作简洁评价指导学生总结完善,既系统的掌握知识又搞清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升华提高。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学科的内容以理论为依据,道理深刻又抽象。因而很多人把政治当成教条,对政治老师更是敬而远之。其实表现幽默的笑话寓意深刻的故事更为学生所陶醉,使他们获得精神上满足。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做到:风趣幽默,寓庄于谐。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充分肯定学生,不轻易对学生说“不”。“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取得进步。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曾经有一位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但他的街舞跳得很好,还在学校比赛中获过奖。于是我对他的特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一举动使他变化很大,甚至还说一定要把政治学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课堂导入。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应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直奔中心,并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因此,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老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活思维,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譬如:在讲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时,我问大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来叫什么名字。并指出他是受王守仁的“知是行之始”影响,将名字改为陶知行,但最终却又改为陶行知。然后提问:“知”是什么,“行”是什么,到底“知是行之始”还是“行是知之始”?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精心设计提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都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比如在讲《提高经济效益》时,我用了这样一则材料: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王保罗盖蒂,刚开始开发油井的时候,他发现每个矿井都有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并屡禁不止。后来,他请教了一位管理专家。专家只说了一句话,“因为那是你自己的油田”。就是这一句话,让保罗盖蒂恍然醒悟,他采取了一项措施后,工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浪费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这里,我提问:保罗盖蒂是如何解决石油浪费现象的?这给我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什么启示?
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政治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其他学科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譬如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时,先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追逐》,然后讲述在短很时间所取得的成绩,并适时提问为什么女子十二乐坊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创造如此辉煌的奇迹?她们的发展过程体现他们是如何创新的?讲“自然界的发展史客观的”时,展示图片,让学生回顾地理学的地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时期,并回顾生命是是如何产生的,由此指出:地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有女娲决定的,也不是上帝的懿旨,而是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学习“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时,可以充分利用燕太子丹送截断了的美女的手给荆轲的历史故事。并提问:荆轲会喜欢这样的手吗?为什么?对于“对同一事物,人们的看法存在差别”,可以利用诗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
在学生交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些成果,相互评析去粗取精;并作简洁评价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观点。
合作探究,释难解疑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老师首先要根据学情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合作探究问题(来源一是学生疑难问题展示卡出现比较集中并比较典型的问题,二是老师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问题);其次,各小组分工明确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过程中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同时在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同学的观点来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达到”兵教兵”的效果。老师在该过程巡视检查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思维找准问题所在。最后,各小组把本组达成的一致意见交流共享,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辩论。在交流结束后老师要做准确、客观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出现的疑难、重难点精讲点拨,对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实现对本堂课知识的升华。
四、针对训练,矫正落实
让学生限时完成学案设计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完成后,老师展示答案,小组成员互批,错点当堂反馈。老师对发现的问题针对讲评点拨,及时矫正,甚至可以对错点变式训练达到巩固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五、总结反思,交流提高
在完成新授课之后,给学生几分钟让其在知识、方法、能力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构建知识树,感悟自己本堂课的收获。学生之间对自己的知识树及收获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交流作简洁评价指导学生总结完善,既系统的掌握知识又搞清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升华提高。
- 【发布时间】2023/11/28 11:02:40
- 【点击频次】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