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生作文合作评改新模式

 

【作者】 符玉球

【机构】 东平镇绿荣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生作文合作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讨论、修改、评价同龄人的习作,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批改;互评互改;合作评改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作文的批改,这一堆堆的作文本,简直像一座压在身上的大山。在一番辛勤的笔耕不辍之后,学生是否真从中有所收获与成长呢?拿到作文本的学生,往往只关注等第,对老师花时间、花精力琢磨出的评语往往是视而不见,作文批改徒劳无功,收效甚微,“一江春水”只能付诸东流了。
        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就在一次座谈中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单一的教师改的作文批改形式,二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批改过程之外。《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看来,发挥学生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改“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学会改、喜欢改,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教师,从而提高学生“文从字顺”的作文能力。
  一、大声朗读,自我鉴赏
  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上来。因为学生新鲜出炉的文章中,往往会有很多明显的粗糙之处,让学生养成写好之后读一遍的习惯对于培养作文的修改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说:“修改文章的最好方法就是念、念、再念。”小学生的内部言语能力还未发展成熟,他们需要依赖朗读中发出的声音来支持自己的思考活动,所以在默读中不易发现病句。而通过大声朗读,则可以请双耳做听众,容易发现拗口的和有毛病的句子,再斟酌,再修改。所以作文评改的第一步应是让学生在朗读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可以避免的初级错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寻找闪光点,增强习作信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去斟字酌句,思考自己文章改点和亮点。经过反复朗读、发现、修改,学生在提高自改能力的同时,作文能力自然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合作互改,取长补短
  小学生总喜欢挑挑别人身上的毛病,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间的互评,这是作文评改的有效方式,看别人的作文,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新鲜感,容易看出好坏来。这样的评改更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调动学生评改的积极性,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当然,你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改得让别人心服口服。这时,教师就要适时指导学生评改的方法。
  1.整体朗读,了解大意。先对拿到手的文章做整体上的把握,对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思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细改打好基础。在初读的过程中,发现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通、标点错误等一些显而易见的毛病并修改。
  2.细细品读,寻找优点。有的同学一拿到文章总喜欢先挑刺,让学生先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亮点,既是对别人的肯定,又给了自己学习的机会。一旦发现优词佳句等绝妙之处,立刻在眉批处写出自己欣赏的理由,在提高学生语言感悟力的同时,书面语言又得到了发展。
  3.斟酌用词,审慎评判。无论怎样的文章里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斟字酌句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让学生以“是不是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这一观点再到文章里去细读,不但要能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修改意见。要提醒同学们在眉批中要尽量采用“能不能”“这样好吗”等商量的语气提出中肯的意见,这样才更容易让别人接受。
  4.重新阅读,总体评价。最后,还要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评价,通读全篇,感受文章文字的流畅度、情感表达的流畅度,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整体评价,依然遵循先列优点再提建议的原则,最后提出希望或鼓励。
  在这样的互批互改的实践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写作基本要求的理解,更增强了学生评析字、词、句的能力及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三、百家争鸣,二次习作
        学生评点之后,还得让被评点人点头,这样的评点才有价值。所以此时,让学生静心思索,给予辩驳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于是在百家争鸣声中,理解摩擦了,思维碰撞了,评改的火花也闪现了。在争辩中,对字、词、句、段、篇的揣摩又一次深化了、提升了,作文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有了自改与互批的累积和积淀,学生交流之后就会发现一些通病,那就在全班的共同讨论中确定写点,重新设计作文的片段练习,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习作,力求在获得共识的基础上,从作文实践中巩固收获,寻求真正的习作能力的突破。
  四、主导引领,师生共赢
  教师要始终坚信“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而且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修改作文不应作为教师的主要任务,而应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改,不管改得多还是改得少,改得粗还是改的细,改得拙还是改得妙,都比老师的精批细改要强得多,因为那是学生自己的评改体验。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学生自改互批后,教师要进行整体的阅读,及时做好总评工作,抓住更多评改点的妙处、精彩处进行表扬,让学生有一种被肯定的喜悦,这种喜悦会化成一股内在动力,激励学生写好、评好作文,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总结出共性的缺点,提出共同奋斗的方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作文与评改,激发学生写作与评改的热情,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得向上的动力,自发地成长起来。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构建开放式的作文评改体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锤炼提升自己的语言,提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作文能力,掌握写作的方法技巧,学会快乐写作、有效评改,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总之,小学生作文合作评改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讨论、修改、评价同龄人的习作,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由教师组织、指导,由学生既写作,又参与批改的“双向实践”活动,是对新教学观“活动化教学”基本理念的大胆尝试。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 【发布时间】2023/11/28 10:55:53
  • 【点击频次】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