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向有效数学实践活动的更深处出发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和自主动手操作、主动积极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维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实践活动变得实在而有意义,从而引领学生向有效数学实践活动的更深处出发。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 生活素材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 能力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次重大创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和自主动手操作、主动积极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维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实践活动变得实在而有意义,从而引领学生向有效数学实践活动的更深处出发。
一、选取现实生活素材,激发实践积极性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激发实践积极性和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在活动中使知识得到升华,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中,适当地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等腰三角形、梯形、圆等几何知识后,我组织学生开展“最美丽的现代建筑”、“我的服装设计所”等设计操作性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了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又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同时,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二、关注过程与方法,鼓励实践再创造
实践活动倡导 “让学生去经历”,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近几年,随着农家乐旅游业迅速升温,蔬菜大棚对学生已不再陌生。于是,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我组织学生开展“我为菜农搞测算”的数学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利用假日参观蔬菜大棚,了解大棚的结构、搭建的原材料,再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搭建一座蔬菜大棚所需的毛竹、塑料薄膜的数量。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想出了许多好的办法。甚至有的小组还设计成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并画出了草图,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就可计算出矩形的面积即塑料薄膜的面积。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实践活动的再创造。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既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创设自主探究氛围,激活实践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创造性,也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和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高效率地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如,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后,引导学生开展“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亲自动手收集整理和处理数据,并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和质疑等过程,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这一实践活动选取于社会生活实际,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是一个开放度很高的实践活动,打破了数学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需要走出课堂做调查,查找资料。学生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分析处理数据、小组交流、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再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这样,通过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实践,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整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数学应用的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增强了学生了解社会及以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智慧来源于实践,它要求教师在尊重数学学科思想蕴涵的前提下,应更加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这一种重要的学习内容及方式。以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内在要求和创新潜能,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成为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一个生长点、发展点,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程俊.浅论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科海故事博览,2010.6
[3]朱超容.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实践活动浅探.读写算,2011.2
[4]侯坤明.浅谈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导学,2011.7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 生活素材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 能力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次重大创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和自主动手操作、主动积极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维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实践活动变得实在而有意义,从而引领学生向有效数学实践活动的更深处出发。
一、选取现实生活素材,激发实践积极性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激发实践积极性和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在活动中使知识得到升华,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中,适当地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等腰三角形、梯形、圆等几何知识后,我组织学生开展“最美丽的现代建筑”、“我的服装设计所”等设计操作性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了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又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同时,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二、关注过程与方法,鼓励实践再创造
实践活动倡导 “让学生去经历”,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近几年,随着农家乐旅游业迅速升温,蔬菜大棚对学生已不再陌生。于是,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我组织学生开展“我为菜农搞测算”的数学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利用假日参观蔬菜大棚,了解大棚的结构、搭建的原材料,再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搭建一座蔬菜大棚所需的毛竹、塑料薄膜的数量。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想出了许多好的办法。甚至有的小组还设计成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并画出了草图,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就可计算出矩形的面积即塑料薄膜的面积。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生活的各种练习,而是实践活动的再创造。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既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创设自主探究氛围,激活实践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创造性,也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和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高效率地思考,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如,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后,引导学生开展“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亲自动手收集整理和处理数据,并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和质疑等过程,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这一实践活动选取于社会生活实际,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是一个开放度很高的实践活动,打破了数学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需要走出课堂做调查,查找资料。学生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分析处理数据、小组交流、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再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并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这样,通过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实践,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整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数学应用的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增强了学生了解社会及以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智慧来源于实践,它要求教师在尊重数学学科思想蕴涵的前提下,应更加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这一种重要的学习内容及方式。以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内在要求和创新潜能,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成为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一个生长点、发展点,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程俊.浅论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科海故事博览,2010.6
[3]朱超容.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实践活动浅探.读写算,2011.2
[4]侯坤明.浅谈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导学,2011.7
- 【发布时间】2023/9/28 11:50:16
- 【点击频次】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