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精心创设情境,点亮数学课堂

 

【作者】 于 辉

【机构】 临淮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杰出的心理教育专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兴趣有助于人们求知获艺。我国清代王筠曾说:“读书虽不如嬉欢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他们都充分肯定了欢快喜好的情绪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兴趣所起的定向作用是巨大的诱发条件,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教师一切教学设想都要落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更好地去学习,去探索。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的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他们潜能的开发与良好个性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结合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更容易巩固。
        一、创设生活情趣,使学生在“情趣”中思考
        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同样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作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材料。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在七年级《可能性和概率》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向上或正面向下,你可获得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过路人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同时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学习兴趣与思维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有兴趣,才会产生无限的激情。学生的学习要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感兴趣。多媒体课件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而且有肋于学生凭借获得的感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如在教学七年级《有理数》中“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我将其设计成课件。教学步骤是:先复习“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向西走5米,可以看成向东走-5米。讲解新课时,先列出算式写出结果,即5+3=8。接着运用多媒课件显示动画:在数轴上,小红从原点开始走动,(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并标出单位长度,再显示出问题:“小红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并配上语言,要求学生根据图上显示的数据得出答案。由于做出来的课件化静为动、图文音并茂,一下子就将学生的视线、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它不仅使学生在直观的了解法则合理性的基础上,较好地对法则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受到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相应地对于接下来求两次向西的结果(即进行两个负数的加法运算)、异号两个数相加和与0相加的教学,学生也就容易接受,收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又如,八年级《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将两个完全重合的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固定,另一个绕着他们对角线的交点旋转180度,在屏幕上,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旋转的过程,旋转后的结果,完全重合的边、角,从而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特征。通过多媒体展示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并且学生了解了知识形成过程,揭示了规律,并理解其本质属性。
        课堂情境的创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则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有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那么同学们一定会在数学课堂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收获学习数学的快乐。
  • 【发布时间】2023/9/28 11:48:05
  • 【点击频次】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