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把对联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尝试
【关键词】 ;
【正文】 在传统的私塾教学中,“对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点,而且对提高语言素养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对联引入课堂。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增强语文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增添浓郁的文学品位。
一、诵读对联,日积月累
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联的诵读,或者是复习学习过的对联,或者是接触新的对联,或是交流自由学习的对联。在朗读时,或是一人摇头晃脑读,或是一人上句一人下句,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理解对联的意思,每天学习两对新的对联,每周一对上周学习的对联进行一次小节,以笔头或者口头的形式进行检测。经过故事引路,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日益浓厚,而且在诵读中也感受到了音韵、节奏,这样理解起来也就比较方便。在每天的诵读中也养成了先理解,后背诵的习惯,每天的积累、诵读帮助学生积累,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数量也不少。“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对“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稻草扎秧父抱子”对“竹篮装笋母怀儿”;“药圃无凡草”对“送窗有秘方”等等,如今,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的数量也提高了,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的对联数平均超过了100对。
不仅如此,在人教版新课程第五册“语文园地三”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这样一块内容:“天对地,风对雨,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教参中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此基础上还可拓展,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皓月对长空。斗转对星移,春花对秋月,水底天对镜中花,刀子嘴对豆腐心。百花齐放对一枝独秀,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等大量的常用对句。同时也可增加古诗中的大量对仗的句子,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输入时要注意积累。没有丰厚的积累,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空中楼阁。同样道理,一定数量对句的积累,才能为学生创作对联奠定基础。
二、融入课堂,扎实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联教育也不例外。
当学生能欣赏对联的时候,学生对对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应让他们牛刀小试了。依据课文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应用对联的形式。如:学了《西门豹》,有学生这样写到“老巫婆装神弄鬼谋财害命, 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恶扬善”、“官绅勾结,借河伯娶媳妇,大捞钱财,使邺地民不聊生;西门巧计,除恶人驱迷信,兴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等;又如学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写道“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终请良才归,一心为蜀鞠躬尽瘁为报明主恩”、“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躬耕陇亩卧龙待飞”、“刘备以诚待人终得人心,张飞鲁莽行事险误大事”等。
三、尝试创作,简易入门。
当学生能欣赏对联的时候,学生对对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应让他们牛刀小试了。1、结合课文征对。依据课文内容,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应用对联的形式。如:学了《西门豹》,有学生这样写到“老巫婆装神弄鬼谋财害命, 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恶扬善”、“官绅勾结,借河伯娶媳妇,大捞钱财,使邺地民不聊生,西门巧计,除恶人驱迷信,兴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等;又如学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写道“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终请良才归,一心为蜀鞠躬尽瘁为报明主恩”、“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躬耕陇亩卧龙待飞”、“刘备以诚待人终得人心,张飞鲁莽行事险误大事”等。2结合生活运用。 结合社会生活的大环境,让学生灵活运用对联,则符合语文源于生活实践又回归社会实践的规律。如有次以象山一风景点“蒙顶山”作为上联征对:“巍巍蒙顶山云雾缭绕”,结果学生人人参与,较好的有:“幽幽仙子谷兰桂飘香”、“清请白蟹潭鱼虾成群”、“悠悠东谷湖杨柳拂堤”、“茫茫千步沙游人如织”、“弯弯欧阳桥百年沧桑”等等。(蒙顶山、仙子谷、白蟹潭、东谷湖、千步沙、欧阳桥皆是象山名胜。)
总之,语文教学引入对联,对激活课堂,辅助教学,培养兴趣,学会表达是很有好处的。小小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很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同样可以借用对联,这儿不再一一列举。
一、诵读对联,日积月累
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联的诵读,或者是复习学习过的对联,或者是接触新的对联,或是交流自由学习的对联。在朗读时,或是一人摇头晃脑读,或是一人上句一人下句,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理解对联的意思,每天学习两对新的对联,每周一对上周学习的对联进行一次小节,以笔头或者口头的形式进行检测。经过故事引路,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日益浓厚,而且在诵读中也感受到了音韵、节奏,这样理解起来也就比较方便。在每天的诵读中也养成了先理解,后背诵的习惯,每天的积累、诵读帮助学生积累,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数量也不少。“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对“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稻草扎秧父抱子”对“竹篮装笋母怀儿”;“药圃无凡草”对“送窗有秘方”等等,如今,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的数量也提高了,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的对联数平均超过了100对。
不仅如此,在人教版新课程第五册“语文园地三”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这样一块内容:“天对地,风对雨,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教参中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此基础上还可拓展,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皓月对长空。斗转对星移,春花对秋月,水底天对镜中花,刀子嘴对豆腐心。百花齐放对一枝独秀,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等大量的常用对句。同时也可增加古诗中的大量对仗的句子,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输入时要注意积累。没有丰厚的积累,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空中楼阁。同样道理,一定数量对句的积累,才能为学生创作对联奠定基础。
二、融入课堂,扎实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联教育也不例外。
当学生能欣赏对联的时候,学生对对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应让他们牛刀小试了。依据课文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应用对联的形式。如:学了《西门豹》,有学生这样写到“老巫婆装神弄鬼谋财害命, 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恶扬善”、“官绅勾结,借河伯娶媳妇,大捞钱财,使邺地民不聊生;西门巧计,除恶人驱迷信,兴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等;又如学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写道“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终请良才归,一心为蜀鞠躬尽瘁为报明主恩”、“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躬耕陇亩卧龙待飞”、“刘备以诚待人终得人心,张飞鲁莽行事险误大事”等。
三、尝试创作,简易入门。
当学生能欣赏对联的时候,学生对对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应让他们牛刀小试了。1、结合课文征对。依据课文内容,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应用对联的形式。如:学了《西门豹》,有学生这样写到“老巫婆装神弄鬼谋财害命, 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恶扬善”、“官绅勾结,借河伯娶媳妇,大捞钱财,使邺地民不聊生,西门巧计,除恶人驱迷信,兴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等;又如学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写道“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终请良才归,一心为蜀鞠躬尽瘁为报明主恩”、“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躬耕陇亩卧龙待飞”、“刘备以诚待人终得人心,张飞鲁莽行事险误大事”等。2结合生活运用。 结合社会生活的大环境,让学生灵活运用对联,则符合语文源于生活实践又回归社会实践的规律。如有次以象山一风景点“蒙顶山”作为上联征对:“巍巍蒙顶山云雾缭绕”,结果学生人人参与,较好的有:“幽幽仙子谷兰桂飘香”、“清请白蟹潭鱼虾成群”、“悠悠东谷湖杨柳拂堤”、“茫茫千步沙游人如织”、“弯弯欧阳桥百年沧桑”等等。(蒙顶山、仙子谷、白蟹潭、东谷湖、千步沙、欧阳桥皆是象山名胜。)
总之,语文教学引入对联,对激活课堂,辅助教学,培养兴趣,学会表达是很有好处的。小小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发挥很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同样可以借用对联,这儿不再一一列举。
- 【发布时间】2023/9/28 11:45:41
- 【点击频次】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