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鼓励性教学语言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师的教学语言贯穿整个课堂,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很多话都会被年幼的学生们所牢记,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让自己的语言听起来很美以外,还要把自己的教学语言,特别是鼓励性教学语言打造成一门语言艺术,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语言艺术鼓励性语言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可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中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年幼的孩子们,鼓励性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是首要的,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课堂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师在鼓励性语言的使用上要不吝啬,让任何学生都得到鼓励。
在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有过这样的一名同学,开学初他显现出来的就是一幅谨小慎微、内向老实、少言寡语的性格,上课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算有些时候被我“强拉硬拽”起来,也总是唯唯诺诺,不敢大声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甚至都不敢与我直视。遇到了这种情况,我决定分课上、课下两个步骤来改变他。课下,我注意观察他是如何和同学们相处的,并在他和大家玩得开心说得热闹的时候及时出现,要求和孩子们一起玩,并且抓住一切可以表扬他的机会来表扬他,如“你今天表现得真棒,说话声音真洪亮,老师发现你的声音原来那么好听啊,老师真希望天天都能听到你那么好听的声音。”“老师其实非常喜欢你,每次见到你时,老师是多么希望能听到你甜甜地问一声:‘老师好’啊!”“在课堂上,老师多想看到你高高地举起小手呀!以后不要再把手放在角落里,好吗?要展示给别人看,相信自己!”这样一来,这位内向胆小的同学逐渐消除了一部分对老师的恐惧感,并且在我的鼓励声中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了。渐渐的,我发现他终于做到主动举手回答我的问题了,而且他也跟我有了眼神上的交流。后来在课上,每当我发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时,还都及时表扬鼓励他“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看得出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通过我的努力,我发现这位同学彻彻底底的改变了,他变得自信了、开朗了,不但敢于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而且声音也响亮了很多,成绩更是有所提高,孩子的脸上微笑更多了。
二、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有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鼓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此,在尝到了讲究教学语言艺术促进学生进步的甜头后,我在课堂上更加注意因材施教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在鼓励学生时我开始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要鼓励得准确,鼓励得有层次,夸到点子上,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例如,在对待那些回答问题结果准确无误、声音响亮的学生时,我会毫不犹豫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做到更好,如“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老师和同学们都向你学习。”“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你懂的比老师还多,继续努力啊!”如果遇到声音小的同学,我就说“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读一遍吗?”“如果你的声音大一些就更好更棒了。”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爱学习了,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还有些时候,当我提出一个富于思考性的问题后,一些学生在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后仍有困难,答不上来,这时我则选择用亲切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老师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回答错也没有关系”。用这样的语言一鼓励,学生会立刻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当然,课堂上还有这样一种现象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机会或不愿意参与到回答问题或课堂表演等课堂活动中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鼓励性教学语言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也许有些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注。因此面对那大多数的同学,教师可从学生的多方面表现进行关注,可以从是否带好学习用品、上课有无迟到等方面评价他们“真是遵守纪律的小标兵”,还可以从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注意观察与倾听等方面评价他们“真是最会听讲的小机灵”。从多方面立体地评价学生,让每个人都能尝到被肯定的喜悦滋味。评价是一种手段,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什么样性质的教学评价,学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尽量作到公平、全面,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教育的成功之所在就是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价值,果真要实现如此的教育,我们广大的教师们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钻研、改进、掌握。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语言语言艺术鼓励性语言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可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中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年幼的孩子们,鼓励性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是首要的,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课堂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师在鼓励性语言的使用上要不吝啬,让任何学生都得到鼓励。
在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有过这样的一名同学,开学初他显现出来的就是一幅谨小慎微、内向老实、少言寡语的性格,上课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算有些时候被我“强拉硬拽”起来,也总是唯唯诺诺,不敢大声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甚至都不敢与我直视。遇到了这种情况,我决定分课上、课下两个步骤来改变他。课下,我注意观察他是如何和同学们相处的,并在他和大家玩得开心说得热闹的时候及时出现,要求和孩子们一起玩,并且抓住一切可以表扬他的机会来表扬他,如“你今天表现得真棒,说话声音真洪亮,老师发现你的声音原来那么好听啊,老师真希望天天都能听到你那么好听的声音。”“老师其实非常喜欢你,每次见到你时,老师是多么希望能听到你甜甜地问一声:‘老师好’啊!”“在课堂上,老师多想看到你高高地举起小手呀!以后不要再把手放在角落里,好吗?要展示给别人看,相信自己!”这样一来,这位内向胆小的同学逐渐消除了一部分对老师的恐惧感,并且在我的鼓励声中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了。渐渐的,我发现他终于做到主动举手回答我的问题了,而且他也跟我有了眼神上的交流。后来在课上,每当我发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时,还都及时表扬鼓励他“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看得出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通过我的努力,我发现这位同学彻彻底底的改变了,他变得自信了、开朗了,不但敢于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而且声音也响亮了很多,成绩更是有所提高,孩子的脸上微笑更多了。
二、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有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鼓励。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此,在尝到了讲究教学语言艺术促进学生进步的甜头后,我在课堂上更加注意因材施教地使用鼓励性语言。在鼓励学生时我开始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要鼓励得准确,鼓励得有层次,夸到点子上,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例如,在对待那些回答问题结果准确无误、声音响亮的学生时,我会毫不犹豫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做到更好,如“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老师和同学们都向你学习。”“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你懂的比老师还多,继续努力啊!”如果遇到声音小的同学,我就说“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读一遍吗?”“如果你的声音大一些就更好更棒了。”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爱学习了,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还有些时候,当我提出一个富于思考性的问题后,一些学生在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后仍有困难,答不上来,这时我则选择用亲切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老师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回答错也没有关系”。用这样的语言一鼓励,学生会立刻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教师的鼓励性语言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当然,课堂上还有这样一种现象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机会或不愿意参与到回答问题或课堂表演等课堂活动中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鼓励性教学语言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也许有些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力争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注。因此面对那大多数的同学,教师可从学生的多方面表现进行关注,可以从是否带好学习用品、上课有无迟到等方面评价他们“真是遵守纪律的小标兵”,还可以从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注意观察与倾听等方面评价他们“真是最会听讲的小机灵”。从多方面立体地评价学生,让每个人都能尝到被肯定的喜悦滋味。评价是一种手段,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什么样性质的教学评价,学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尽量作到公平、全面,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教育的成功之所在就是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我价值,果真要实现如此的教育,我们广大的教师们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钻研、改进、掌握。
- 【发布时间】2023/9/28 11:40:29
- 【点击频次】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