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实习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究——以我校幼儿保育专业为例

 

【作者】 夏远芬 闻 政

【机构】 四川省威州民族师范学校 汶川县灞州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职要以实习实训课程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培育学生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以及劳动能力。在分析我校幼儿保育专业实习现状中的劳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教育融入实习教学中的教育目标具体化、教育内容课程化、教育实施项目化、教育评价多元化的“四化”措施。
  关键词:劳动教育  实习实训  中职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强化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要求各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从“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出发,推动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的高度融合,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了解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幼儿保育专业实习是学生正式进入岗位的前期准备,更是学校教育对其查漏补缺的最后机会,而对中职生的劳动教育也是如此。
  一、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实习中凸显的劳动教育问题
  根据笔者近几年指导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实习的经历分析,学生实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想劳动,劳动观念淡薄
  逃避幼儿园的劳动。“能者多劳”在实习中是常见现象。环境创设、清洁消毒、午休、家园联系……处处有爱劳动学生的身影。然而,在他们忙碌身影的背后却藏着一大批不想劳动、逃避劳动的学生,他们遇劳动往后躲,遇“放学”往前冲。
  逃避校内的劳动。学生实习期间仍住在校内,但不进行校内的任何评比活动,所以每天的宿舍卫生就成了宿管老师的头疼问题,总会有寝室不扫地、打扫不彻底。
  (二)不能吃苦,劳动精神缺乏
  有些学生一接触保育实习就嫌累、嫌脏;实习中遇到不会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抱怨学校没有学、老师没有教、幼儿园要求太高、规则太多……他们极少有人会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绝少学生会有“咬一咬牙”“挺一挺”的思想和毅力,他们逃避困难,害怕吃苦,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不会劳动,劳动能力欠缺
  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较明显的保育技能水平低,专业素养不达标的问题。比如桌面消毒,消毒液配比、消毒顺序、消毒手法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然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按要求准确完成。
  二、原因分析
  (一)劳动技能教学知识化
  在中职学科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学校实际条件的限制,教师更多地强调保育知识,并且将许多需要动手的保育技能操作转化为了只需理解记忆的理论学习,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直接导致了学生“眼会脑会手不会”的现象。
  其次,学生在校学习敷衍了事,并未真正重视专业技能的练习,凡事浅尝辄止,而技能的获得是不断钻研、重复练习和长期积累的过程,缺少日常积累,实习中何来实力的展现?
  (二)实习中劳动教育评价浅表化
  目前,我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考核评价并未真正融入人培方案中,在实习方案中的体现则是更少。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实习评价只有主要涉及实习纪律、实习笔记、劳动效果的评价,且多为指导老师和园所老师的主观评价,缺少量化标准。对于实习设备的使用、实习活动的参与、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成长等劳动元素缺少评价指标。实习教学中的劳动评价属于浅层评价,并没有形成科学的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
  (三)教师劳动教育观念弱化
  在整个实习教学中,指导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实习纪律、出勤、安全,其次是学科技能指导,但是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投入极少,技能实习与劳动教育严重分离,教师缺乏必要的将劳动教育和实习教学融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
  三、劳动教育融入幼儿保育实习教学的“四化”策略
  幼儿保育实习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本质也就是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的提升,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从而端正态度,在实习中学习,在实习中收获,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抓住教育契机,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一)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化,让学生劳有所指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的教育目标。中职劳动教育,应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载体,以实习为契机,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破除“只教不劳”和“只劳不教”的片面化教育弊端。在幼儿保育实习中,应结合岗位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实习任务,将劳动教育寓于实习任务中。
  1.劳动任务清单化。为使学生明确在实习中应该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园校共同制定《幼儿保育专业实习标准》、《幼儿保育专业实习计划》、《幼儿保育专业实习劳动任务清单》,详细列出学生应该观摩、体验、辅助、主导的系列保教活动,将劳动任务具体化、可操作化。
  2.劳动轮岗化。为避免小组实习中的“偷懒”现象,实习中设置清洁、消毒、幼儿生活护理、教育活动辅助、午休等劳动岗,每天小组成员轮流开展劳动,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形成重视日常劳动、重视岗位劳动的价值取向。
  (二)劳动教育内容课程化,让学生劳有所为
  1.劳动教育进课程,从根源上重视劳动教育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职课程体系,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再是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的附属品,从根本上保障劳动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确立劳动教育在实习中的地位,明确指导教师的劳动教育职责和教学内容。
  2.劳动教育进学科,跨界融合提升劳动素养
  幼儿保育专业的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教师要在日常课堂理论教学中进行充分挖掘,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例如在《幼儿健康照护》中,强调清洁消毒、生活照护等具体劳动技能,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体验劳动艰辛,提升劳动技能;在《职业道德与法治》中,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提高劳动素养;在《保教政策法规与道德》中,宣传劳动法律知识,提高劳动者法律意识。
  同时,结合幼儿保育岗位需求,开发劳动教育校本教材,设计环境与物品的清洁与消毒、幼儿日常生活护理、幼儿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突发伤病处理、教育活动辅助等专题劳动实践课程。
  (三)劳动教育实施项目化,让学生劳有所获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实习更是用劳动体悟劳动的具体活动。对幼儿保育专业学生而言,应以实习为契机,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岗位实践,开展基于真实幼儿保教过程的项目化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以“领取任务—制定计划—实施任务—园校点评—反思改进”五步工作法进行实习,开展从晨间打扫到清洁消毒、从日常护理到辅助教学、从突发疾病的处理到常见疾病的预防、从餐点准备到午休盥洗的系列劳动,让每一位学生锤炼劳动技能、体验岗位辛劳、养成劳动习惯。
  (四)劳动教育评价多元化,让学生劳有所乐
  1.2+N评价主体
  幼儿保育实习评价坚持以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双指导教师为评价主体,同时将幼儿、幼儿家长、园所工作人员、社会成员等纳入评价主体,开展多方参与的实习劳动评价。
  2.量化评价标准
  利用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建立学生实习过程跟踪档案;将学生实习纪律、实习设备使用情况、保教活动参与情况、保育技能掌握情况等多方信息录入系统,关注学生实习全过程,规范学生的劳动质量评价指标,使实习评价有据可循。
  3.开展增值评价
  在实习过程中,除开展常规性评价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主体既要看到学生当前的劳动素养水平,更要看到学生为提升自己所做的努力,以发展性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的课下准备工作、保教理论再学习情况、保教技能练习次数均可以作为增值评价内容。总之,学校应想尽办法激励学生更重视劳动,更积极地参与劳动,更认真地从事劳动。
  综上所述,在中职实习实训课中有效渗入劳动教育,对中职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稳定的劳动教育,可以端正学生劳动态度,提升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莉.劳动教育融入中职实习实训教学的价值、问题与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01期:146-148.
  [2]王瑜华.从中职生实习工作现状看针对中职生的劳动教育[J].研讨应用创新.126-127.
  [3]宋春艳,侯培国.金工实习中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3年6月第9卷第11期.18-21
  [4]王小艳.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融入实习实训教学的实践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6月第3期.19-21
  • 【发布时间】2023/9/28 11:31:07
  • 【点击频次】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