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尊重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及社会的爱。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改正错误。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应严爱相济,严是爱,松是害。在严格要求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爱。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创设情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受到相应的教育。另外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得家长学校共同管理。
关键词:尊重 关爱 创设情境 家校共育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一、 尊重宽容,关心珍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关心珍爱学生、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要想形成整体合力与凝聚力,班主任要做到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珍爱学生。
1、尊重学生。班主任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展现平等、民主,互动、双赢的理念,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创设良好、宽松、自主的空间,形成活泼的学习状态和成长的阳光环境。尊重学生,同样一定会赢得学生的更高崇敬。
2、宽容学生。班主任要能够把握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及变化特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感受和体验他们出现的问题、波动甚至错误,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和善待学生,以心去滋润他们的心田、包容他们的过失、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必然更加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
3、珍爱学生。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尊重,我们宽容,我们更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这项事业、这绚烂缤纷的花朵。支持、唤醒、激励,都是珍爱的内容。汶川地震老师护着学生佝偻的身形,贵州山区里支教者瘦削的面容……这爱,是分享,是承担,是力量——爱的链接,是最崇高最伟大的交融。
二、严爱相济,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爱心是伟大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不妨想想:孩子与父母间的与生俱来的血缘联系是什么都没有办法阻碍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可是为什么孩子有时还常常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怄气、闹情绪呢?所以,对学生付出的爱是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去考虑去设计。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他们都没有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
班主任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还要关注兴趣培养、授业、解惑等。
1、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合理、正确地利用学习时间,科学而有计划地学习,并且注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与运动相结合,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2、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学习过程,使学生乐学、爱学、好学、会学。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技巧,如教以知识记忆法、抽象概括法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能力、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主动、积极地“夺取”知识。
4、班主任要打破科目局限,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广泛拥有知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是班主任在各学科之间的链接。他的链接将使教学活动的整个“平面设计”鲜活而生动。全面而光彩夺目。
三、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
四、创设情境,增强集体荣誉感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创造性地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必须增强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又是学生自律向上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他们会对集体的事情热心参与,把集体的工作当作自己分内的工作,为集体的成绩、进步而欢欣,全心投入、积极奉献,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焦虑,感觉到集体的一切与自己息息相关。
五、家校共育,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 首先,家访是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家访是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
其次,学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家长会时,家长和教师有说不完的话,不少家长只是在家长会时见过班主任,并没有很好地向老师详细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而教师也对大多数家长根本对不上号,这样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造成沟通不流畅、链接不完整的局面。就可能会导致双方对学生的要求和态度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造成家长与老师问的摩擦或冲突;一旦孩子出现极端情况,有时还会使家长茫然不知所措。班主任如果及时与家长、学生沟通,相互了解共同教育好学生,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是学生,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而且生活在家庭中。所以,教师与家长都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教育主体。现在的小学生,已有了自己见解,自知知道的比家长多很多,在他们的认知视野里,一切都是新的,所以往往与大人之间产生人们常说的代沟。因为家长常常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看待和教育眼睛里全新的孩子们,这必然会引起分歧。而有些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作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反而达不到预想效果。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具备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因此首先与家长交流思想、沟通理念,确定方法、方式和共同努力方向,让家长和孩子打破固有的看法,统一认识。
关键词:尊重 关爱 创设情境 家校共育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一、 尊重宽容,关心珍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关心珍爱学生、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要想形成整体合力与凝聚力,班主任要做到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珍爱学生。
1、尊重学生。班主任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展现平等、民主,互动、双赢的理念,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创设良好、宽松、自主的空间,形成活泼的学习状态和成长的阳光环境。尊重学生,同样一定会赢得学生的更高崇敬。
2、宽容学生。班主任要能够把握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及变化特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感受和体验他们出现的问题、波动甚至错误,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和善待学生,以心去滋润他们的心田、包容他们的过失、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必然更加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
3、珍爱学生。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尊重,我们宽容,我们更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这项事业、这绚烂缤纷的花朵。支持、唤醒、激励,都是珍爱的内容。汶川地震老师护着学生佝偻的身形,贵州山区里支教者瘦削的面容……这爱,是分享,是承担,是力量——爱的链接,是最崇高最伟大的交融。
二、严爱相济,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爱心是伟大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不妨想想:孩子与父母间的与生俱来的血缘联系是什么都没有办法阻碍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可是为什么孩子有时还常常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怄气、闹情绪呢?所以,对学生付出的爱是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去考虑去设计。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现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爱的,或者说他们拥有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在我们对他们付出爱时,他们以为是理所当然。所以,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当然,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他们都没有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
班主任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还要关注兴趣培养、授业、解惑等。
1、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合理、正确地利用学习时间,科学而有计划地学习,并且注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与运动相结合,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2、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学习过程,使学生乐学、爱学、好学、会学。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技巧,如教以知识记忆法、抽象概括法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能力、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主动、积极地“夺取”知识。
4、班主任要打破科目局限,鼓励学生拓宽视野、广泛拥有知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是班主任在各学科之间的链接。他的链接将使教学活动的整个“平面设计”鲜活而生动。全面而光彩夺目。
三、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
四、创设情境,增强集体荣誉感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创造性地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必须增强主人翁意识。主人翁意识又是学生自律向上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他们会对集体的事情热心参与,把集体的工作当作自己分内的工作,为集体的成绩、进步而欢欣,全心投入、积极奉献,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焦虑,感觉到集体的一切与自己息息相关。
五、家校共育,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 首先,家访是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家访是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
其次,学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家长会时,家长和教师有说不完的话,不少家长只是在家长会时见过班主任,并没有很好地向老师详细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而教师也对大多数家长根本对不上号,这样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造成沟通不流畅、链接不完整的局面。就可能会导致双方对学生的要求和态度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造成家长与老师问的摩擦或冲突;一旦孩子出现极端情况,有时还会使家长茫然不知所措。班主任如果及时与家长、学生沟通,相互了解共同教育好学生,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是学生,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而且生活在家庭中。所以,教师与家长都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教育主体。现在的小学生,已有了自己见解,自知知道的比家长多很多,在他们的认知视野里,一切都是新的,所以往往与大人之间产生人们常说的代沟。因为家长常常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看待和教育眼睛里全新的孩子们,这必然会引起分歧。而有些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作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反而达不到预想效果。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具备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因此首先与家长交流思想、沟通理念,确定方法、方式和共同努力方向,让家长和孩子打破固有的看法,统一认识。
- 【发布时间】2023/9/28 11:28:23
- 【点击频次】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