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第一管理者,是班级的组织、实施、教育、领导的全面工作者。可以说他的工作是充实而神圣的、艰巨而光荣的。学校的文化教育、思想品德以及课外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工作,把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组织成一个坚强的集体,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因此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和感受,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紧抓建立培养 交流 沟通
一、紧抓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形成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分不开。班级是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学习生活常规管理得好,可以培养优良的学风,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在刚接新班时,总会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的站姿和坐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对学生加以规范,让学生时时刻刻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班主任要拿出更多的课下时间在教室里陪孩子,不管多大年龄的学生,始终是孩子心性,在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时,坚持做到“腿勤,嘴勤,眼勤、手勤”,课下空余时间多去班上转转,饭后时间及时进班,每天晚自习后去寝室转转,看到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及时指出并监督改正,看到地上的小纸屑俯身拾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根据学生的竞争意识,我结合学校每月的综合评比,在班级中设立了每日规范检查员,要求学生将行为规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检查自己和别人。这样狠抓学生的规范养成教育,给班级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班主任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1.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的学生在家里千娇万宠,有的学生因家长离异或其他原因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其中有一名学生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改嫁,跟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很困难,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一次,她突然晕倒了,同学告诉我后,我立马送她去医院,陪着她输液并深夜送她回家,在日常中我尽可能的给予她关心和照顾,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一再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奶奶的一片真心。
2.学习上对学生一视同仁。陶行知先生说“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教师有了爱,学校成了乐园,师生成了朋友,教育就能取得最佳效果。”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为班主任,不能对“优”生有任何的偏爱,这样的偏爱会使差生内心不平、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对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只有对差生更多的关爱,才能有助于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困生”才是一个班里宝贝,一个班的成绩要想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才是根本。一些简单的问题要首先让学困生来回答,回答正确要及时表扬,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一帮一”甚至“二帮一”的方法,给学困生找学习好的学生做同桌,让同桌监督和帮扶他。对学困生要求不能太高,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选拔和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团洁友爱的班集体,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左膀右臂。因此,选拔班干部要以知识、能力、品行等多方面严格要求考核,采取民主推荐和自荐的方式,选拔出一批工作能力强、吃苦耐劳、遵纪守法、以身作则的班干部来。班干部队伍形成后,要尽量放手让班干部去开展工作,要随时观察班干部的表现,给他们指导工作方法,对他们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只有这样上下齐心,才能共同建设好班级。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以集体的光荣为荣耀,并能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观念。它能给人以自信、自尊,给人以前进的力量,它是团结人共同奋斗的巨大凝聚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石。接一个新班,要全力以赴尽快地树立起班级的良好形象,全校的集会、出操、清扫卫生、劳动等事无巨细都争取做得最好,多次受到表扬,就会迅速增长学生对班级的感情,鼓舞士气,久之为班级争光就成了共同的心声。如果没有表扬而受到批评,也是受到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在一次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输了同学们的情绪都很低落,我立马安慰他们,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参加,后来在冬季运动会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为个人和班级赢得了荣誉。
五、师生交流促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和需要是密不可分的。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孩子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不能问都不问就批评孩子,应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原因后再做处理。有些孩子喜欢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及时沟通能让孩子认识到你对他的关注,不仅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还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当然有效沟通并不是逼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而是要更多的站在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给予合理的引导。
六、做好家访工作,多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作为学校全面负责班级教育工作的教师,处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中心,是联结三方面教育力量和影响的核心。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班主任必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避免或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学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趋于一致。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召开家长会、打电话、家访、来校面谈等。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不管学生有没有犯错,作为班主任首先得尊重家长,应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进行沟通,用爱心感化家长,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严重的违反了校纪班规,我在教育他的时候,他出现了逆反情绪,我通过电话和他妈妈沟通了这件事,因为我很客观的陈述,他妈妈也很明事理的来到学校和我一起解决这件事情,最终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还改掉了他的一些坏习惯。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任重道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将以一颗恒心、耐心、热心和耐心去浇灌,立志为祖国培育出成材的大树。
参考文献:
[1] 杨清双.中学班级管理方法浅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8
[2] 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编辑.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黄家滕.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
关键词:紧抓建立培养 交流 沟通
一、紧抓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形成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分不开。班级是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学习生活常规管理得好,可以培养优良的学风,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在刚接新班时,总会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的站姿和坐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对学生加以规范,让学生时时刻刻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班主任要拿出更多的课下时间在教室里陪孩子,不管多大年龄的学生,始终是孩子心性,在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时,坚持做到“腿勤,嘴勤,眼勤、手勤”,课下空余时间多去班上转转,饭后时间及时进班,每天晚自习后去寝室转转,看到学生做的不好的地方及时指出并监督改正,看到地上的小纸屑俯身拾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根据学生的竞争意识,我结合学校每月的综合评比,在班级中设立了每日规范检查员,要求学生将行为规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检查自己和别人。这样狠抓学生的规范养成教育,给班级带来了勃勃生机。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也是班主任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班主任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1.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的学生在家里千娇万宠,有的学生因家长离异或其他原因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其中有一名学生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改嫁,跟年老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生活很困难,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一次,她突然晕倒了,同学告诉我后,我立马送她去医院,陪着她输液并深夜送她回家,在日常中我尽可能的给予她关心和照顾,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一再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奶奶的一片真心。
2.学习上对学生一视同仁。陶行知先生说“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教师有了爱,学校成了乐园,师生成了朋友,教育就能取得最佳效果。”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为班主任,不能对“优”生有任何的偏爱,这样的偏爱会使差生内心不平、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对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只有对差生更多的关爱,才能有助于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困生”才是一个班里宝贝,一个班的成绩要想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才是根本。一些简单的问题要首先让学困生来回答,回答正确要及时表扬,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一帮一”甚至“二帮一”的方法,给学困生找学习好的学生做同桌,让同桌监督和帮扶他。对学困生要求不能太高,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选拔和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团洁友爱的班集体,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班干部就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左膀右臂。因此,选拔班干部要以知识、能力、品行等多方面严格要求考核,采取民主推荐和自荐的方式,选拔出一批工作能力强、吃苦耐劳、遵纪守法、以身作则的班干部来。班干部队伍形成后,要尽量放手让班干部去开展工作,要随时观察班干部的表现,给他们指导工作方法,对他们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只有这样上下齐心,才能共同建设好班级。
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以集体的光荣为荣耀,并能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观念。它能给人以自信、自尊,给人以前进的力量,它是团结人共同奋斗的巨大凝聚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石。接一个新班,要全力以赴尽快地树立起班级的良好形象,全校的集会、出操、清扫卫生、劳动等事无巨细都争取做得最好,多次受到表扬,就会迅速增长学生对班级的感情,鼓舞士气,久之为班级争光就成了共同的心声。如果没有表扬而受到批评,也是受到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在一次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输了同学们的情绪都很低落,我立马安慰他们,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参加,后来在冬季运动会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为个人和班级赢得了荣誉。
五、师生交流促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和需要是密不可分的。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孩子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不能问都不问就批评孩子,应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原因后再做处理。有些孩子喜欢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及时沟通能让孩子认识到你对他的关注,不仅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还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当然有效沟通并不是逼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而是要更多的站在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给予合理的引导。
六、做好家访工作,多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作为学校全面负责班级教育工作的教师,处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中心,是联结三方面教育力量和影响的核心。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班主任必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避免或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学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趋于一致。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召开家长会、打电话、家访、来校面谈等。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不管学生有没有犯错,作为班主任首先得尊重家长,应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进行沟通,用爱心感化家长,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严重的违反了校纪班规,我在教育他的时候,他出现了逆反情绪,我通过电话和他妈妈沟通了这件事,因为我很客观的陈述,他妈妈也很明事理的来到学校和我一起解决这件事情,最终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还改掉了他的一些坏习惯。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任重道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将以一颗恒心、耐心、热心和耐心去浇灌,立志为祖国培育出成材的大树。
参考文献:
[1] 杨清双.中学班级管理方法浅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8
[2] 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编辑.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 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黄家滕.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
- 【发布时间】2023/8/24 21:03:27
- 【点击频次】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