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

 

【作者】 潘云兰

【机构】 来宾市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这就需要政治老师寻找到各种途径和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要求政治老师具备实践和探索相结合的精神和素质。
  关键词:政治思想 学习兴趣 科学
  一、帮助学生掌握和熟练使用政治学术语言能力
  (一)做好示范,教师自己首先要努力实现课堂语言专业化。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象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象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象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政治教师在政治术语上首先要做好示范作用。政治课理论性强,也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哲学用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由此失去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为了把课讲“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政治老师们常常借助大量的笑话、故事、比喻、歌曲、影象资料等手段来激活课堂,这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也是人们所称颂的。但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学科学术语言,要讲求课堂语言艺术,做到“言传身教”,切忌顾此失彼,活了形象,失了本质。政治课学术语言的积累首先应该从课堂入手。比如,课堂教学中增加政治学术语言的出现频率,多次强调,加重语气,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切不可重理论、轻语言,在材料或课文分析与引述之后,还要让学生确认、描述出该章节重要的政治术语。
  (二)加强训练,熟练掌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把政治专业术语变为学习的工具,变为灵活的答题语言,平时要求学生对语言进行反复练习是必要的。例如,可以通过提问、辩论和讨论、讲演、竞赛、写小论文等形式逐步培养锻炼学生的政治术语表达能力。在讲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运用“全球化”“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这些经济学术语。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要求学生运用“国体”“政体”等政治学术语。训练中要求学生注意使用学术语言一定要做到准确、科学,例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等等。看似机械简单,其目的在于学生的熟练运用与掌握。同时,教师要强化语言运用训练,呈现一定量的材料,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进行演练,训练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要加大分析力度,评讲过程要注意点化语言运用技巧,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敢于联系,善于否定。通过训练发现语言运用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作专题讲座或个别补救,逐步提高学生的政治学术语言运用能力⑷。这种训练,内容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训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政治学术语言的运用自然熟能生巧,答题的信心自然也会增强。
  二、培养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学生兴趣的提高,就能导致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术语言表达能力就不断得到锻炼、完善。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课本上一些理论性的文字材料学生本身看了就不感兴趣。如果教学总是一味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加不愿意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那么,自己在回答问题上,组织学术语言的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在课堂上大胆地与教师、同学进行有建设性的交流与探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多读多讲多议多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讲议给予真诚的肯定,热情的鼓励,给他们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教师真诚热情的评价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受到自尊的滋养,提高讲话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术语言能力。
  三、运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一)根据学科研究对象指导学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对象的性质和规律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学科的学习应联系不同的实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哲学研究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从最普遍、最一般的意义上去学习和理解哲学常识的理论知识。
  (二)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指导学习法。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实现了教材观的更新,确立了着眼于素质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崭新教材观。在这一教材观指导下编写的新教材,着眼于素质教育,力图给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教育。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体验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各种能力的变化。
  (三)利用学习前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教材中的“学习前的附加问题”主要有每课课前的序言和部分框题正文前的引文。这些序言和引文在教材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都以问题的形式指出了本课或本节、本框索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把注意力引导到教材的重点上去。
  • 【发布时间】2023/6/29 19:49:45
  • 【点击频次】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