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再谈农村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作者】 崔修波

【机构】 汶上县郭楼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实施新课标以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多了,但学生因主客观原因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少数学生因其探究意识薄弱,能力欠缺,他们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更差,学习过程更困难,到了八年级以后学习尤其困难。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学困生”。他们一般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下面我就在物理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因素。俗话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从小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对他今后各方面的发展影响很大。目前农村家长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的责任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增强,矛盾突显。我们所在的学校,留守学生校多,许多学生双亲长期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缺少了家庭学习教育的氛围。缺少了父母的约束,许多留守学生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纪律散慢,迷上了网络游戏,手机QQ,给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努力学习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成为了老师、同学、家长眼中的“差生”。有一些父母用专横武断,动不动就训斥或打骂的家庭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其子女很容易产生了厌恶学习的倾向,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2、学校因素。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年,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学”为教学的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的分数多少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结果导致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使学生感觉到好像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卷,再加上每次考试以后一般都要排学习成绩的名次,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还有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倾向于少数学习成绩好或有特殊背景的学生,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学生只会越来越差,他们认为老师已经放弃了他们,瞧不起他们,干脆就自暴自弃,这样学困生就产生了。
  3、学生自身因素。
  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不牢固,没有形成较好的知识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在学困生的身上缺乏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但是为了应付,只得硬着头皮去学,去死读死记。还有不平等心理、不能正确看待问题、而产生的嫉妒心理、一次次失败和批评带来的失望心理等等,这些严重地阻碍了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回访学校、书信联络等渠道,一方面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外的一些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另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家长与学校达成一种共识,也可以向家长讲解一些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技巧,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也是有情感的人,他们也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有所进步时,就需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及时予以表扬。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学,只有这样,学困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增强“我要学好”的决心。教师接受到学困生良好的反馈后,应该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这是学困生发生转变的良好开端。
  3、激发学习兴趣 
  “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学困生由于基础,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差,因此老师每堂课都要注重讲解的趣味性,语言的生动性,方法的多样性。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且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和提问他们,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只要他们答对一部分,就用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更加自信。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少而精,尽量不留课外作业,对有难度的作业加以提示。在批改作业的同时,多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业有进步,希望下次继续”,“书写认真,十分工整”等。平时检测或考试后,争取对他们当面评讲,肯定他们的同时还要提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倡他们课外多看有意义的刊物,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知识展示,如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等。经常进行优秀作业展示,让学困生学有榜样。
  4、强化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学困生都有“粗心”,“得过且过”和“不求甚解”的毛病。要使他们根除这些毛病,就要改良行为习惯和指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只有学困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知识点,还可以对开拓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是多方面原因所形成的。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学困生也会成为理想的好学生。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只要我们用真心、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去不懈努力,一定能打动他们的心扉,使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转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达到预期的转化效果。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从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去帮助学困生。通过各种方法的互相渗透、互相联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依据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灵活巧妙地运用,一定能做好农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 【发布时间】2023/6/29 19:47:17
  • 【点击频次】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