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蓝海燕

【机构】 敏求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呢?
        首先要设计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导入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一课堂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每节新课的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为上新课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现在的学生活泼好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要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导入就必须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我在设计导入时努力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相结合,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授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从学生喜欢的校园花坛、经常去的公园花坛、草坪等入手;在讲授圆的认识时,由学生感兴趣的爆丸游戏入手。这就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有了求知的欲望。
        其次在讲授新知的时候,也要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趣的、巧妙的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巧妙地创设恰当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我听过这样一节课,三的倍数的特征。教师首先复习了二和五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出示了一张百数表,让其找出三的倍数,然后观察其特征。这时学生肯定会想既然二和五的倍数有特征,三的倍数也肯定有。引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然后观察三的倍数,使学生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这时学生会处心积虑的把三的倍数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挖掘出来。
        再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上的成功,能够满足学生成长中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新知识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人人有机会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课后作业的设置也要分层次。给差生布置基础的作业,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习较好的学生布置有难度的作业,激发他们善于挑战的欲望,让其更加热爱学习。
        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艺术去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房,去点燃兴趣之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乐中学,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质量,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阶段一切都是从兴趣入门,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门,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 【发布时间】2023/5/29 18:54:22
  • 【点击频次】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