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作者】 任 斌

【机构】 涂井乡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新课标把估算作为了必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实际上,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估算应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一、注重估算方法的培养
  1、计算估算方法培养
  计算估算方法采用“四舍五入”法,即先采取对其中一个数进行“四舍五入”,再进行估算,这种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
  2、凭直觉估算方法培养
  估算方法可分为推导估计、直觉估计。前者重在过程的展现,如教学生“面积与面积单位”,学生在知道了教室的面积大小后,可让他们估算一个排球场面积的大小,学生一般便会从排球场的面积应是教室面积的几倍去考虑。这样,学生在探索估算方法时互相取长补短,渐渐提高。
  3、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如向学生提出“每张长凳最多坐5人,33位教师开会至少要准备几张凳子?”这个问题时,学生的思考方法可能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借助学具,在操作中得出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通过计算33÷5,判断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有的学生则用5×7=35,35﹥33,判断出至少应准备7张长凳。不管什么方法,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个方法更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估算内容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有当地渗透估算,会因其异于其它教学内容,令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教师经常在教学中穿插估算内容,学生就会对估算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但是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方法,笔者认为要做到下面两个相结合。
  1、估算内容与学习内容相结合
  教师在选择上应注意的是一些浅显、基本的计算(口算、笔算)。基本的计算内容和技能还是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基本的计算内容过了关,估算才有基础。教师选择估算内容应以巩固所学计算内容为基础,这样学生一方面理解起来不吃力,另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可让学生估计课桌重多少,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后学生知道了黑板的高度,可让他们估计教室的高度;学生学习了“目测”方法后,教师可让他们估计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或估计他们各自与讲台的距离。
  2、估算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相结合
  估算内容应多样化、情趣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学生在学校活动常与其他同学相互玩耍,教师便可这样设问:刚才与你玩耍的同学大概会用去多少人?让学生进行估算;在组织学生调查家庭上月的生活开支时,可让他们进行估算,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
  三、注重估算教学时机的把握
  1、估算教学时机与教学过程贴近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可以开展估算教学。如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开课时教师便可随机抽几名学生站在面前,随即说出学生的身高,并让学生说出教师的身高。这时学生便会对教师的估算大为惊讶,很想知道教师是怎样估算的。采取了这种形式开课,学生既兴奋又疑惑,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估算的教学时机与教学内容贴近
  在学习了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估算教学。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师可让学生估算课本的体积,或让学生估算教室的体积。
  3、估算教学时机与习题演练贴近
  在一些大数目的加减、乘除的习题演练后,教师可根据个别算式教学。笔算练习一些习题后,教师可“仿”题,引导学生思考:请估算一下这道算式的结果是多少?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笔算方法,又感受到各种计算的区别。
  4、估算教学时机与实践活动贴近。
  我们知道,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可在实践活动的准备、进行过程中穿插估算,如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中某月消费开支的情况,并根据开支情况,估算一下自己家庭全年开支会是多少等。
  • 【发布时间】2023/3/28 16:34:47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