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及对策
【关键词】 ;
【正文】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都想动,都想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在游戏玩耍中步入人生。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说得严重点,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2.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虽与培育人才相距较远,但却是人才培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将在幼儿未来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幼儿教育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按照社会用人需要培育幼儿,让幼儿再经过初等、中等、高等阶段的教育、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日益突出,竞争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21世纪的建设人才必须富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而在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幼儿,或是幼年老成式的“小老头”,或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或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难以承担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因此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与社会的用人需求是格格不入的。
3.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由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第三,由于幼儿园缺乏专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正确和准确,如不正确、不准确,幼儿到了小学便会先人为主,很难纠正,反而误人子弟;第四,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到了小学再学一遍,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第五,幼儿园开设的一些课程未能与小学课程相衔接,如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学校并不普遍,即使幼儿园英语学得再好,到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开设英语课的时候,原来在幼儿园所学的英语知识早就忘光了。其实并未能对幼儿的英语学习产生基础性作用或促进作用。
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幼儿教育事关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
2.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将全部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要求。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
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评其为先进,不能让其通过职称评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总之,早期教育不是越早越好,遵循规律才是最科学的。一种行为能够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能够培养一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学前教师要对孩子终身负责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的个性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切不可急功近利。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都想动,都想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在游戏玩耍中步入人生。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说得严重点,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2.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
幼儿教育虽与培育人才相距较远,但却是人才培育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将在幼儿未来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幼儿教育必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按照社会用人需要培育幼儿,让幼儿再经过初等、中等、高等阶段的教育、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向日益突出,竞争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求21世纪的建设人才必须富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而在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幼儿,或是幼年老成式的“小老头”,或是俯首贴耳的“小绵羊”,或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没有朝气,没有活力,没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难以承担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因此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与社会的用人需求是格格不入的。
3.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由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学习,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学习态度;第三,由于幼儿园缺乏专科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正确和准确,如不正确、不准确,幼儿到了小学便会先人为主,很难纠正,反而误人子弟;第四,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到了小学再学一遍,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第五,幼儿园开设的一些课程未能与小学课程相衔接,如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的学校并不普遍,即使幼儿园英语学得再好,到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开设英语课的时候,原来在幼儿园所学的英语知识早就忘光了。其实并未能对幼儿的英语学习产生基础性作用或促进作用。
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幼儿教育事关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得到有效纠正。
2.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将全部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要求。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
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评其为先进,不能让其通过职称评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总之,早期教育不是越早越好,遵循规律才是最科学的。一种行为能够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能够培养一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学前教师要对孩子终身负责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的个性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切不可急功近利。
- 【发布时间】2023/3/28 16:28:36
- 【点击频次】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