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打造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周记,是语文教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常用手段,但更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平台,教师对待周记的态度是提升其作用的关键:及时而真诚地对学生的周记作出评价;真实有效地帮助孩子们解决周记中提到的难题;真正尊重孩子们的个人隐私。做到这“三真”,方能使周记承载起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关键词:情感发育 道德 楷模 尊重 信任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在于与他人交往。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个眼神,甚至你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反响。”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如是说。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经常与他人交往,对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尤其是情感的交流,是每个学生和老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写周记,是很多语文老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周记的作用却远不止表现在写作方面,它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最佳平台。作为语文老师,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和孩子们在周记中平等、亲切地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孩子们每天在校园、班级学习生活,一起上学放学,一起互相争论,一起诉说悄悄话,但是相互之间也会产生摩擦,产生怨恨,这些,都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发育,一个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没有办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无法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向。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老师或者是班主任大都在尝试这种方法,但是却总感觉收效甚微,学生或是本着应付的态度来完成作业,或是杜撰一些子虚乌有的故事,老师批阅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当做一种负担,感到倦怠,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于是常常有始无终,不了了之。其实这是对周记的一种错误做法导致的错误结果。师生之间原本是可以相互很真诚很信赖地对待周记的。关键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真”,才能打造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一、及时而真诚地对学生的周记作出评价。
孩子是最单纯的,他们的心灵脆弱、敏感而温柔,对一切事物的感受能力比我们成人想象的要深刻地多,而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点滴小事,比如父母之间的争吵,同学朋友之间的一句话,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一只小动物,都会触动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神经,这些使他们需要有倾诉的对象。孩子对老师那种与生俱来的崇拜,使得他们能对老师自然地倾诉自己的情感。翻翻小学二三年级孩子的日记,你会发现他们从来不杜撰故事,而是叙述自己的生活,虽然稚嫩,但却会让我们会心一笑。“幼稚的真诚胜过成熟的虚伪百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可是我们的中学生却很少会敞开心扉和老师沟通交流,那些杜撰的故事也很难打动读者的心。中学生为什么学会了隐瞒呢?答案让人感到害怕——是教师自己推动着孩子笔下的文字离真实越来越远!
这一点也不是危言耸听。记得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批改周记使我大失所望:很多学生抱着敷衍作业的心态,或者抄袭,或者无关痛痒地对班级一周情况做总结。经过了解我找到了原因,原来的老师对他们的周记不够重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到老师那里或许根本不看,或许只是换来个千篇一律的“阅”,甚至还找同学代批,孩子们在周记中诉说的遭遇,有时甚至成了其他同学的谈资或笑料,这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学生其实也盼着老师能严肃地对待他们的心声——周记。
下面是一个学生的周记节选:
“自从您教我们,每次的周记都写了那么多的评语,这让我心里暖暖的。老师还夸我是乖孩子!上学十年了,这是第一次有老师夸我乖!我还到原来的班里炫耀了好几次呢!”
作为老师,我其实只是在孩子们留恋原来的班级、老师、同学时,能理解他们的感情,认真地在结尾写上我的感受,却让学生如此兴奋,这则周记让我感动了很久,也让我更加明白,及时认真地对孩子们的周记作出评价,会激起他们心底对老师乃至对学校对生活更丰富的爱。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只有感到自己的手掌握在无限信任的那个人手中,那个在道德上是楷模的人令他珍视、敬重,而且受其崇高精神所鼓舞,才能激发他的无限想象力和对世界的信赖。孔子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孩子们那颗敏感的心,只有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周记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那么对周记的及时认真的批阅,就是让孩子感受教师热情、负责、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是学生能充分的信任老师的重要途径。
二、真实有效地帮助孩子们解决周记中提到的难题。
每个人的生活中,除了幸福,还会有很多的痛苦与不幸。面对不幸,成人也常常表现出悲伤与绝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更是难以承受。也许在成人眼里很不起眼的小事,对一个孩子来说,就足以摧毁他的整个世界。这时候,在周记中向老师求助,是孩子最常用的办法,也是孩子对老师最大的信任。教师的态度,也许就决定着孩子整个的人生方向。那么真实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周记中遇到的难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孩子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关系,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很多孩子在周记中提到父母的争吵甚至婚姻家庭的变故。而孩子的态度与表现,却常常给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巩固家庭方面,学校有着很重要的使命。学生应当从学校给家里带去欢乐。……那些小小的欢乐,往往是巩固母亲与父亲精神上一直的巨大力量。”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师更应注意在周记中和他们真诚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在我班里,安琪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父母都在本市所属的一个县上工作,每次回来都要做两个多小时的班车,西北的山路,其颠簸是可以想象的。安琪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自己洗衣服、做饭,尽量少让妈妈做家务。但是一起生活的奶奶经常在安琪目前指责妈妈的懒惰,有时还要特地把爸爸叫回来痛骂一顿。在父母和奶奶的夹缝中,安琪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当家庭矛盾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她就会把眼泪倾洒到周记里。我知道,那本薄薄的册子,其实是孩子一颗诚挚的心,她太需要帮助了。我在周记里开导她,鼓励她,告诉她要学会忍让,与奶奶和睦相处,但是可以经常通过电话跟父母聊天,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一段时间,我的评语都密密麻麻写了大半页。一个学期的交流,使安琪逐渐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再觉得奶奶狭隘自私,一家三代都从她那里感受到了欢乐与宽容的力量。
婧在周记中写了父母之间的矛盾,写了自己的痛苦和困惑,我教给她怎样做父母关系的“润滑剂”;蓉写同学之间的矛盾,我告诉他们兄弟姐妹之间更应该宽容。有时候他们也会对班里的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会真诚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通过周记,孩子们产生了一种这样的意识:在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都有老师的陪伴与帮助,鼓励与支持。那么他们就会更多的在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更乐于在周记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
三、真正尊重孩子们的个人隐私。
说到隐私,很多老师自然想到早恋。其实这是很狭隘的看法。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会是学生不愿公之于众的内容。例如父母的感情问题,同学之间偶尔的误会,一次考试时的抄袭,一念之差撒的小谎,对老师的看法等等。如果老师和学生已经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学生往往会把这些事情像对自己的良心一样对老师坦白,这时,对学生尊重,为学生保密,就是老师人品的重要体现。其实孩子们平时的每一篇周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小秘密,他们更希望这些秘密只保守在他和语文老师或班主任之间。所以一篇周记就是一个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心灵沃土上的一株小苗,如果我们不慎重对待,不为孩子保守秘密,那么我们可能就是夏日的骄阳,可能就是寒冬的冰雪,摧毁的是孩子心灵最深处的自尊,那么他一定会以十倍乃至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
孩子们常常在周记中写到发生在某节课或某老师某同学身上的事情,因为亲眼所见,而且感触很深,写起来都特别生动,当然也有时不失偏颇,但是这样的文章,他们一般会在开头标注上“请老师一定要保密”这样的字眼,因为一旦泄密,他们就会受到同学甚至是某些老师的打击,也许还会招致同学的排斥。开头的那一行小字,就是他对未来的期待。只有尊重学生的意愿,才能赢得他们更充分的信任,也才能建立真正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学生用心写周记,老师用心批周记,就是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一次真正的实践。学生写的过程,是对他们每天成长历程的反思,老师批的过程,折射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反映着老师的人品。无论是写还是批,都是师生从内心发出的真实情感,也是师生之间最真诚最隐秘的情感交流。唯其“真”,才能唤起学生感情的敏锐和感觉的精细,唯其“真”,才能真正承载师生的深厚情感。
参考文献: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公民的诞生》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有所思》 李镇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
关键词:情感发育 道德 楷模 尊重 信任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在于与他人交往。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个眼神,甚至你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反响。”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如是说。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经常与他人交往,对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尤其是情感的交流,是每个学生和老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写周记,是很多语文老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周记的作用却远不止表现在写作方面,它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最佳平台。作为语文老师,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和孩子们在周记中平等、亲切地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孩子们每天在校园、班级学习生活,一起上学放学,一起互相争论,一起诉说悄悄话,但是相互之间也会产生摩擦,产生怨恨,这些,都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发育,一个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没有办法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无法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向。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老师或者是班主任大都在尝试这种方法,但是却总感觉收效甚微,学生或是本着应付的态度来完成作业,或是杜撰一些子虚乌有的故事,老师批阅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当做一种负担,感到倦怠,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于是常常有始无终,不了了之。其实这是对周记的一种错误做法导致的错误结果。师生之间原本是可以相互很真诚很信赖地对待周记的。关键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真”,才能打造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一、及时而真诚地对学生的周记作出评价。
孩子是最单纯的,他们的心灵脆弱、敏感而温柔,对一切事物的感受能力比我们成人想象的要深刻地多,而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点滴小事,比如父母之间的争吵,同学朋友之间的一句话,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一只小动物,都会触动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神经,这些使他们需要有倾诉的对象。孩子对老师那种与生俱来的崇拜,使得他们能对老师自然地倾诉自己的情感。翻翻小学二三年级孩子的日记,你会发现他们从来不杜撰故事,而是叙述自己的生活,虽然稚嫩,但却会让我们会心一笑。“幼稚的真诚胜过成熟的虚伪百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可是我们的中学生却很少会敞开心扉和老师沟通交流,那些杜撰的故事也很难打动读者的心。中学生为什么学会了隐瞒呢?答案让人感到害怕——是教师自己推动着孩子笔下的文字离真实越来越远!
这一点也不是危言耸听。记得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批改周记使我大失所望:很多学生抱着敷衍作业的心态,或者抄袭,或者无关痛痒地对班级一周情况做总结。经过了解我找到了原因,原来的老师对他们的周记不够重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到老师那里或许根本不看,或许只是换来个千篇一律的“阅”,甚至还找同学代批,孩子们在周记中诉说的遭遇,有时甚至成了其他同学的谈资或笑料,这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学生其实也盼着老师能严肃地对待他们的心声——周记。
下面是一个学生的周记节选:
“自从您教我们,每次的周记都写了那么多的评语,这让我心里暖暖的。老师还夸我是乖孩子!上学十年了,这是第一次有老师夸我乖!我还到原来的班里炫耀了好几次呢!”
作为老师,我其实只是在孩子们留恋原来的班级、老师、同学时,能理解他们的感情,认真地在结尾写上我的感受,却让学生如此兴奋,这则周记让我感动了很久,也让我更加明白,及时认真地对孩子们的周记作出评价,会激起他们心底对老师乃至对学校对生活更丰富的爱。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只有感到自己的手掌握在无限信任的那个人手中,那个在道德上是楷模的人令他珍视、敬重,而且受其崇高精神所鼓舞,才能激发他的无限想象力和对世界的信赖。孔子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孩子们那颗敏感的心,只有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周记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那么对周记的及时认真的批阅,就是让孩子感受教师热情、负责、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是学生能充分的信任老师的重要途径。
二、真实有效地帮助孩子们解决周记中提到的难题。
每个人的生活中,除了幸福,还会有很多的痛苦与不幸。面对不幸,成人也常常表现出悲伤与绝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更是难以承受。也许在成人眼里很不起眼的小事,对一个孩子来说,就足以摧毁他的整个世界。这时候,在周记中向老师求助,是孩子最常用的办法,也是孩子对老师最大的信任。教师的态度,也许就决定着孩子整个的人生方向。那么真实有效地帮助孩子解决周记中遇到的难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孩子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关系,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很多孩子在周记中提到父母的争吵甚至婚姻家庭的变故。而孩子的态度与表现,却常常给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巩固家庭方面,学校有着很重要的使命。学生应当从学校给家里带去欢乐。……那些小小的欢乐,往往是巩固母亲与父亲精神上一直的巨大力量。”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师更应注意在周记中和他们真诚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在我班里,安琪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父母都在本市所属的一个县上工作,每次回来都要做两个多小时的班车,西北的山路,其颠簸是可以想象的。安琪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自己洗衣服、做饭,尽量少让妈妈做家务。但是一起生活的奶奶经常在安琪目前指责妈妈的懒惰,有时还要特地把爸爸叫回来痛骂一顿。在父母和奶奶的夹缝中,安琪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当家庭矛盾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她就会把眼泪倾洒到周记里。我知道,那本薄薄的册子,其实是孩子一颗诚挚的心,她太需要帮助了。我在周记里开导她,鼓励她,告诉她要学会忍让,与奶奶和睦相处,但是可以经常通过电话跟父母聊天,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有一段时间,我的评语都密密麻麻写了大半页。一个学期的交流,使安琪逐渐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再觉得奶奶狭隘自私,一家三代都从她那里感受到了欢乐与宽容的力量。
婧在周记中写了父母之间的矛盾,写了自己的痛苦和困惑,我教给她怎样做父母关系的“润滑剂”;蓉写同学之间的矛盾,我告诉他们兄弟姐妹之间更应该宽容。有时候他们也会对班里的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会真诚地向他们表示感谢。
通过周记,孩子们产生了一种这样的意识:在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都有老师的陪伴与帮助,鼓励与支持。那么他们就会更多的在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更乐于在周记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
三、真正尊重孩子们的个人隐私。
说到隐私,很多老师自然想到早恋。其实这是很狭隘的看法。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会是学生不愿公之于众的内容。例如父母的感情问题,同学之间偶尔的误会,一次考试时的抄袭,一念之差撒的小谎,对老师的看法等等。如果老师和学生已经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学生往往会把这些事情像对自己的良心一样对老师坦白,这时,对学生尊重,为学生保密,就是老师人品的重要体现。其实孩子们平时的每一篇周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小秘密,他们更希望这些秘密只保守在他和语文老师或班主任之间。所以一篇周记就是一个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心灵沃土上的一株小苗,如果我们不慎重对待,不为孩子保守秘密,那么我们可能就是夏日的骄阳,可能就是寒冬的冰雪,摧毁的是孩子心灵最深处的自尊,那么他一定会以十倍乃至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
孩子们常常在周记中写到发生在某节课或某老师某同学身上的事情,因为亲眼所见,而且感触很深,写起来都特别生动,当然也有时不失偏颇,但是这样的文章,他们一般会在开头标注上“请老师一定要保密”这样的字眼,因为一旦泄密,他们就会受到同学甚至是某些老师的打击,也许还会招致同学的排斥。开头的那一行小字,就是他对未来的期待。只有尊重学生的意愿,才能赢得他们更充分的信任,也才能建立真正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学生用心写周记,老师用心批周记,就是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一次真正的实践。学生写的过程,是对他们每天成长历程的反思,老师批的过程,折射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反映着老师的人品。无论是写还是批,都是师生从内心发出的真实情感,也是师生之间最真诚最隐秘的情感交流。唯其“真”,才能唤起学生感情的敏锐和感觉的精细,唯其“真”,才能真正承载师生的深厚情感。
参考文献: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公民的诞生》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有所思》 李镇西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
- 【发布时间】2023/3/28 16:26:14
- 【点击频次】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