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一日活动中发展幼儿良好情感的策略

 

【作者】 王丽娜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美好的情感会促进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一日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潜移默化的渗透情感教育。
        二、挖掘主题活动的教育意义,满足幼儿良好情感需求。
        三、关注幼儿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与体验,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四、建立师幼互动中的平等情感关系,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形成。
        五、抓住突发事件的教育功能,激发幼儿的良好情感体验。
        关键词:日活动  良好情感  发展策略
        何谓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幼儿也不例外。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情感思维与表达模式。美好的情感会促进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从小忽视情感教育,就会导致成长中出现情感问题:如不尊重别人,没有责任感,不能与人友好相处,没有同情心等等,甚至导致成年后出现心理不健康的偏差,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把情感作为幼儿认知发展的推动力。可见,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那么,怎样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潜移默化的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环境是重要的保证和基础。“环境教育”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样的,在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中,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遵循瑞吉欧的让“环境”成为“隐性教师”的教育理念,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资料,与幼儿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利用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渗透情感教育。
  例如:在小班实施“大家一起玩”的主题活动中,针对小班幼儿喜欢独占玩具的行为,我们可以在墙面布置“玩具大家一起玩”的画面,让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自己喜欢的玩具,摆放在活动区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渐渐的幼儿就愿意与同伴交换玩具或一起玩自己的玩具乐,在玩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同时在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有关玩具的资料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和亲子关系。
        又如:在大班实施“各种各样的广告”的主题活动中,针对幼儿在收集、整理了各种各样的广告后,我就在墙面布置了“我的创意广告”的画面,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创编、加工,完成自己的“创意广告”,激发幼儿创作广告的热情。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绘画、文字记录、视频、录音、网络等手段将自己的“广告”发表。同时,针对幼儿经常乱丢垃圾的行为,还和幼儿共同制作了卡通式的“环保广告”,放在活动室中。渐渐的不用老师提醒,幼儿不再乱丢垃圾了。而且每次活动后,幼儿都把物品摆放整齐。创设有效的教育环境,潜移默化的渗透情感教育,让“环境成为隐性教师”,其效果十分可观。
        二、挖掘主题活动的教育意义,满足幼儿良好情感需求。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不仅能掌握一系列完整的知识,而且也是满足幼儿良好情感需求的重要途径。
  例如:“可爱的小乌龟”主题生成时,就是源于幼儿对小乌龟的同情与关爱这一情感体验而引发的。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有一只小乌龟,每天早晨入园时,幼儿都喜欢去看一看小乌龟,时常给小乌龟换换水。在一个周一的早晨,妹妹跑过来说:“老师,快来看啊!小乌龟快渴死了!”我连忙走过去看。悠悠也大声说:“快来看呀!小乌龟的壳都裂开了!”小朋友们一听,都跑过来看,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小乌龟会不会死呀?”“小乌龟的壳裂开了会不会痛呀?”“都怪我们上周五没给小乌龟换水。”“小乌龟真可怜,我们快给它换水吧!”我和孩子们一起给小乌龟洗了澡换了水。听了幼儿的对话,看到幼儿对小乌龟如此感兴趣,我想为什么不抓住幼儿对小乌龟的同情与关爱这一情感体验,支持幼儿去观察,去探究,去了解可爱的小乌龟,激发孩子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呢?于是,我就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何饲养、照顾小乌龟,激发幼儿喜欢、关爱小动物的情感。主题活动“可爱的小乌龟”由此生成了。幼儿提出想了解的有关小乌龟许多问题,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网络图,进行了对乌龟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顺应了幼儿的意愿,从而也激发了他们的良好情感。
        三、关注幼儿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与体验,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同伴关系在幼儿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的交流对象中,同伴是他们最喜欢的,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幼儿不是一个不闻旁事、一心钻研的“孤独的小探索者”,而是在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中去认知探究、激发情感、遵守规则、自律行为的个体。所以在活动中,应积极鼓励、支持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关注幼儿同伴间的良好情感交流与体验。
  例如:有一天中午起床穿衣服时,果果小朋友的衣服扣子是在后面系的,她自己系不上了,小瑜小朋友看见了就主动帮她系扣子,她们还互相观察比较对方衣服扣子有何不同。我发现了就问小瑜:“你为什么主动去帮果果系扣子呀!”璐璐说:“我发现她的衣服扣子是在后面系的,自己系不上,我以前也是这样,得请别人帮忙。”我没有想到小瑜在体验了“扣子”给自己带来了不便后,产生了帮助别人解决这一难题的想法。抓住这个机会我在全班表扬的她俩,并鼓励全班幼儿互相帮助,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情感。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与交流,使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了合作、体验关爱与分享的快乐。
        四、建立师幼互动中的平等情感关系,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形成。
  师生间的良好情感交流所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幼儿良好情感产生的必要条件。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往往老师不常注意的小事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在小班实施“玩具大家玩”的主题探究性活动中,幼儿尝试用各种方式玩大布口袋,我也参与在幼儿的游戏中。在玩的过程中,我不小心踩了小宇小朋友的脚,因为当时正在游戏中,我没有来得急道歉,他就跑开了。游戏结束后,小宇走过来说:“王老师,你刚才踩我的脚了”。我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听后脸露出满意地一笑,说“没关系,我原谅你了,我喜欢和你一起玩游戏”。
  尊重幼儿,幼儿可以与老师平等的交流,并把老师当成自己的伙伴,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做为幼儿的伙伴,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我在倾听、观察、理解、欣赏、支持,这多种角色的变换中,与幼儿不断的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幼儿的良好情感。
        五、抓住突发事件的教育功能,激发幼儿的良好情感体验。
  我们每天与幼儿一起游戏、学习、生活,可以利用许多机会对幼儿进行良好情感培养,不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良好积极的情感态度。而且还要抓住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正面引导幼儿,进行良好情感的培养。
  例如:在中班实施“金色的秋天”的主题探究性活动中,我和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各种各样的树叶时,我发现有的小朋友随便揪树上的叶子玩,我没有急于去批评幼儿。而是随机编个“小树叶哭了”的故事,利用童话故事的情景,去感召幼儿。故事中的小树哭着说:“我的叶子就像你们的头发,你们把我的头发揪下来,我很疼的。”故事引发了幼儿的同情心,我又让幼儿揪一下自己的头发,使幼儿换位体验一下小树叶的感受,知道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意破坏,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后来在利用树叶进行创意活动时,幼儿在收集树叶时都说:“我们别揪树上的叶子,我们捡地上的落叶吧。”幼儿还主动要求去给幼儿园中的植物浇水。孩子们是善良的,他们在的情感教育中心灵得到了净化。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所说:“善良的情感是产生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可见,情感教育是幼儿幼小心田不可或缺的养分。只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才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使幼儿的心健康的成长!
        个人简介:王丽娜,女,1980年4月生,中共党员,2000年苏州教育学院英语专科毕业,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函授本科学历毕业,2000年 9月任教,幼教学科,小学高级教师。曾任教虹桥幼儿园,现任教平江实验幼儿园,年级组长。
  • 【发布时间】2023/3/28 16:24:53
  • 【点击频次】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