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框架下劳动技术教育内容初探

 

【作者】 李景菊

【机构】 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季庄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最直观的层面上说,劳动与个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质量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多数孩子倍受宠爱,缺乏基本的劳动训练和劳动技能;同时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还普遍缺乏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这样的孩子能否担当起新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已经成为有识之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劳动技术  学生生活  开放性选择
  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技术活动过程,了解基本技术知识和操作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劳动技术教育的性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一、劳动技术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小学劳动技术课的教育目的,除了教育学生了解劳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某项生产劳动技能外,还十分注意教育学生了解现代生产活动的过程,并使他们了解劳动与环境生态保护、劳动与社会的关系。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生活化,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生活的意识,通过利用劳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满足生活需要,体会科学技术、劳动技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兴趣。像这样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如“竹衣架”、“圆桌小模型”、“实用小板凳”、等。
  二、有选择地开发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科学信息化、技术数字化、经济一体化等加上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的教学和课程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空间。
  1、课程内容的多样性
  生活多姿多彩,技术多种多样,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也应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多样的经历和体验,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选择要求,同时也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技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在小学阶段的四个学期,课程就安排了纸品、木材、金属丝的简单加工制作和电子产晶的简单拼装等内容。而且,相同板块中的侧重点也有不同,其中有些让学生跟着做,感受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电磁钓鱼竿”;有些让学生自己设计解决,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技术的作用,如“防风衣架”、“报信装置”等。
  2、课程形式的多样性
  在课程形式上,国家给学校的《劳动与技术》课程设置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为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提供条件,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板块。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拓展型课程、研究性课程。此外,还鼓励学校开发多种多样的校本课程,其中有很多是跟劳动技术课程密切相关的,显示了课程目标、功能和要求的丰富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表现了课程内容的地方性和层次的多样性。
  三、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现代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小学劳动技术课程也应在开放中不断发展,不断扩充资源,拓宽渠道,丰富形式,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变革。
   1、课程资源的开放
  劳动技术教育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生活用品的制作、简单电子门铃、碰悬浮模拟小车、工艺品加工、各种形态的竹篮编制、材料不同的蝶片架、编织中国结……都可以作为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课程内容可以是老师选定的,也可由学生选择;可以是教材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物品的探究;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还可以把科技与创新活动引入到劳动技术教育教育中,充实劳动技术教育教育的开放性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2、课程实施的开放
  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实施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教室中学,也可在生活中学,在社会中学;可以是独立制作,也可以是合作完成;可以是动手制作,也可以是设计、交流,还可与其他活动结合。不受教材、教室、时间、教师的限制,超越课堂、超越书本,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入社会,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开放性地学习。
  3、课程评价的开放
  在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中,我们应摆脱原来一节课要完成一件作品必须有一样外显成果的思想。不应只盯看着结果,看有没有学生的作品出来,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技术意识、技术思维、技术操作等各方面的综合技术素养表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进步、提高,虽然很多时候是无形的。但这也是一种成果,而且可能是更有价值的成果。因此教师应提高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不同思想理解不同课程内容和要求的把握,这对开放性的评价至关重要。
  总之,步入高科技时代,人的技术素养己受到高度关注。劳动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劳动技术的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代劳动技术课程的发展势必会朝着生活化、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春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途径与方法[J].《福建教育》,2020(45):22-24.
  [2]朱荣华.小学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8(03):17-19.
  • 【发布时间】2023/3/28 16:17:17
  • 【点击频次】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