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之“任务驱动法”
【关键词】 ;
【正文】 “任务驱动”是教学实践中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应用较为普遍。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也基本以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什么是“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情。例如,任务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张表格,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信息展示作品等。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成了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即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但是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也不等于“任务驱动”。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环节
1、首先要确定好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发展性的教学,因而我们的课堂应是自主学习的课堂。由此决定的任务的提出,应是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种教学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才能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
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能丰富自身的知识。
2、注意要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
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由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而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
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这个应用程序时,教师先由学生来决定画什么内容;若学生决定画一幅田园风光图,那再进一步让学生来设计这幅图画中应该有哪些内容;学生设计画中有农庄、夕阳、彩霞、树、小河、青草、牛等等。这样,让学生来设计、分析好这幅田园风光图,因为这是自己设计的,因而学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3、任务教学,要突出重点,不宜过细
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在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教室内完成,否则根本谈不上效果。对于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可讲得细一些,书本上没有详细讲解的技巧性的内容,教师只需较快地演示一遍,不要每个按钮,每个选项都去讲一遍,学生明白这些功能在何处操作就可以了。每节课一般15分钟用来讲解,其余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
4、任务管理,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管理
根据教学内容,可适当安排一些协作式任务和竞争式任务,调节教室气氛,以取得好的效果。如“搜索信息”教学任务:找出有关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资料。全班学生分8个小组,看哪个小组最先胜出。既要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又要提倡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
5 做好分析评价,归纳总结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组织展示其成果,并进行讨论、检查、总结和评价。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式:①教师当堂检查、评价。对于完成好的同学,教师当堂予以点名肯定,部分完成不好的同学点名鼓励。②学生分组相互检查、评价。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以后,小组内的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行检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③学生提交给教师检查。由学生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提交作业”功能,将作品提交到教师机上,教师检查评定。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的几个问题
1、把好任务设计关。
“任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
①“任务”设计要求教师在掌握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小的“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② “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③“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2、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下面的角色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的总和:①设计者: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任务的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②合作者:师生通过相互交流,就问题进行讨论,密切了关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③学习者:作为教师要面对信息的更新。④竞争者:通过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和老师处于平等关系,即促进了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多优点,充分吸收了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等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它完全可以作为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流。
一、什么是“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情。例如,任务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张表格,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信息展示作品等。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成了学习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完成具体的操作,完成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在任务驱动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即使学生完成了任务,但是学生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完成任务也不等于“任务驱动”。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环节
1、首先要确定好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发展性的教学,因而我们的课堂应是自主学习的课堂。由此决定的任务的提出,应是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种教学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才能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
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能丰富自身的知识。
2、注意要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
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由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而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
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这个应用程序时,教师先由学生来决定画什么内容;若学生决定画一幅田园风光图,那再进一步让学生来设计这幅图画中应该有哪些内容;学生设计画中有农庄、夕阳、彩霞、树、小河、青草、牛等等。这样,让学生来设计、分析好这幅田园风光图,因为这是自己设计的,因而学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3、任务教学,要突出重点,不宜过细
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在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教室内完成,否则根本谈不上效果。对于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可讲得细一些,书本上没有详细讲解的技巧性的内容,教师只需较快地演示一遍,不要每个按钮,每个选项都去讲一遍,学生明白这些功能在何处操作就可以了。每节课一般15分钟用来讲解,其余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
4、任务管理,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管理
根据教学内容,可适当安排一些协作式任务和竞争式任务,调节教室气氛,以取得好的效果。如“搜索信息”教学任务:找出有关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资料。全班学生分8个小组,看哪个小组最先胜出。既要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又要提倡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
5 做好分析评价,归纳总结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要组织展示其成果,并进行讨论、检查、总结和评价。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式:①教师当堂检查、评价。对于完成好的同学,教师当堂予以点名肯定,部分完成不好的同学点名鼓励。②学生分组相互检查、评价。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以后,小组内的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行检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③学生提交给教师检查。由学生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提交作业”功能,将作品提交到教师机上,教师检查评定。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的的几个问题
1、把好任务设计关。
“任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
①“任务”设计要求教师在掌握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小的“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② “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③“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
2、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下面的角色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的总和:①设计者: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任务的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②合作者:师生通过相互交流,就问题进行讨论,密切了关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③学习者:作为教师要面对信息的更新。④竞争者:通过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和老师处于平等关系,即促进了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多优点,充分吸收了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等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它完全可以作为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流。
- 【发布时间】2023/3/28 16:16:29
- 【点击频次】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