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作者】 刘美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当前,推广实施自主互助性教学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大多数课堂上,学生都是分组围坐,讨论交流问题。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得不到落实与保障,主要体现在: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上公开课,似乎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便是落伍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的任务。究其根本原因,一是教师对有关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仅限于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2.小组组建与管理不力
  小组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小组管理的不到位。课堂中虽也有小组活动,但小组人员的组成以桌次随意的组合,活动组织是零散的。我们在课堂上常可以看到,小组交流时,小组长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地说了出来,其他组员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或不爱发言而长期得不到重视,也无法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这部分学生往往处于旁观者的地位。
  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发现,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千姿百态”,合作学习并不见得怎么合作。有的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相“交集”;有的是一言不发,静当“忠实”的听众;有的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根本是在“自得其乐”。讨论时间一到,教师就指名汇报,这样合作的“含金量”到底是几分?
     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小组成员共同发展呢?笔者认为:
  1.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1)将学生合理的分组。在分配小组时可采取自愿搭配的形式;也可以按“优差搭配”的原则分组,小组里有成绩优秀的,有成绩中等的,有成绩较落后的。这样的分组形式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在小组内发言没有拘束,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给以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增强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3)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作出妥善处理。
  (4)将课内合作小组延伸到课外。学习、合作、交流并不局限于课内,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假日小队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的训练。在小队进行活动时联络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增进友谊,从而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要建立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得出:互助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自主是互助的前提,没有必要的自主学习是谈不上合作互助的。
  【案例】一次听课中教师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方案设计》。教师导入新课后,出示探究题:小红的妈妈要烙饼3张,只有一口锅,并且每次只能烙2张,每面需要3分钟,怎样才能尽快的吃上饼?请你帮忙想办法。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学生立即4人凑到一块,开始了商量。……
  象这样,学生对于教师刚提出的问题还没来得及思考,去想想可以怎样做,就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别人去交流,太仓促,这样的合作变了性质。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学习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和应用。实践证明,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给予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设置“你想怎样做?”“先独立思考一下你有什么好的做法?”等问题,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上题中教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烙饼最快、可以进行怎样的设计,等学生有了交流的欲望后,学生很自然的就会进行交流,那样的合作才是真实有效的。
  3.教师要当好课堂“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每一节课堂的组织与策划,同时自己也要积极投身于课堂的每个环节中,活跃课堂的氛围,为学生营造生机蓬勃的课堂。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交流环节,需要展示每个小组的观点,但是还需要在观点的相互碰撞、启发的过程中生成更新的认识,也就是说集体交流的结果不是学生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所以,教师在集体交流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真正的对话,当好课堂“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甚至相互质疑、论辩的过程中将思考及认识展开和深入。这就要求每位参与讨论的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对不同之处,要分析原因,从而修正、发展、深化、完善自己的认识。只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些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23/3/2 13:31:50
  • 【点击频次】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