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课题研究课题的选择

 

【作者】 韩传工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选题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整个小课题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选题是小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课题的选择、确定,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发展方向和命运,甚至影响到整个课题研究的成败。因此,如何准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往往比着手去研究它更为重要。
        一、选择课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选择课题应遵循“四条原则”。
        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所选的课题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力,乐意去探究。因此,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2.探究性原则。选择的小课题必须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科学思维价值,要经过观察、实验、查询、调查、分析、思辩等活动,才能得到研究结果。
        3.宽泛性原则。选择的小课题研究内容是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包;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题研究的空间可以是课外校外的;课题研究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
        4.量力性原则。选择课题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出发,量力而行。
        二、选择的研究课题应体现的特点
        1.近。就是所选课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小学生接触的社会面还比较窄,学生一开始不知道从何处去发现和寻找课题,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指导启发学生。如:教材中涉及的与实践有联系的内容;个人生活、校园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社会热点问题等,都可以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比如《小学生厌学的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我镇常见绿化树木的调查》等。这些课题让学生感到近在咫尺,因而较容易激起他们研究的热情。
        2.度。选题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太大或太小。选题太大,不容易找准切人口,研究课题时会出现面面俱到,无法突出重点、讲透问题;选题太小,则范围受到局限,资料少、内容少,课题就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在确定课题时,应该发挥集体的智慧,尽量在选题时就发现这一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小组可把初定的课题给其他组同学或老师看,征求他们的意见,看是否存在课题太大或太小的问题。课题太大或太小时,应该发挥集体的智慧,及时改变选题方向,尽量做到少走弯路,及时步入正题,收到事半功倍效果。选题时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通过发生在自己周边的,甚至并不起眼的事例上来认识“大道理”。如《我村交通工具的变化》这一课题,通过调查村里20年来,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数量,感受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收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
        3.新,即课题要有新意。新鲜的事物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当关注社会的焦点及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尽量避免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已有很多人研究的问题。就是选择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也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提出自己的新观念新看法。
        4.准,选题时要找准切人点。学生在最初时,因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在选题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而选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选题工作,应正确引导,鼓励引导他们,教会他们如何搜集有用的资料归类分析,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取得更多的有效资料,做好选题的第一步工作。如学生进行“对土地资源的调查”的课题研究,在收集了大量的材料后,由于土地资源包含很多内容,感到很难下手,最后通过讨论,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入手,进行调查研究。总而言之,教师应在学生选题感到无从下手时去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找准切入口,做好参谋。
        5.放,即课题要具有开放性。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同以前的接受性学习大不一样,学生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通过多途径、多手段自己去收集需要的知识。因此,课题要突出开放性,无论是学习方法、指导者的创新和个性发挥,都应用足够的空间。只有这样,研究性学习才会健康发展。
        三、选择课题时常采取的方式
        课题的提出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现存条件而决定。因此,提出课题的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
        1.学生完全没有限制地自由提出自己想研究的课题。老师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讨论,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这样,学生选题的空间特别大,学生可以非常自由地做出自己对研究内容的选择,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容易调动。
        2.由教师选择研究课题后交给学生做。在开始阶段学生往往选不好课题,老师可以提出若干题目,供学生选择。
        3.教师学生共同选题。先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小课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共同确立小课题。
        四、小课题研究的类型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的不同,我们把小课题研究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1.课题研究类。以认识某一理论或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使研究者获得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理论、观点或方法。其中,在“怎么办”这一层面上,主要解决途径、方法、对策等问题。本类型主要包括:(1)社会调查类,如“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对城区夜市情况的调查”。(2)实验探究类,如“西瓜嫁接在葫芦上的好处”、“产蛋的鸡鸭为什么爱吃石灰渣”等。(3)观察测量类,如“大田里的害虫有多少类”。(4)历史研究类,“昌乐县著名历史人物知多少”、“五十年来人们衣着的变化”等。
        2.项目(活动)设计类。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怎么办”这一层面上完成方案设计。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夏令营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的策划、设计。“环保宣传活动”等;(2)科技类项目的设计,如某一设施、程序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如“理想的校园”等等。
        总之,课题的选择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选择研究课题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能力训练的过程。课题选得好,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才能起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23/3/2 13:24:37
  • 【点击频次】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