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学困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作者】 林 荣

【机构】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靠教师来转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发动社会协同配合。
        关键词:学困生兴趣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在初中数学学科上,差距增大,会产生一部分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从教二十几年,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认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懒惰而成的学困生
  现在我所教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虽是农村学生,但都是爷爷奶奶的宝,在家很少做家务活,上初中了连拖地都需要父母说,老师教,而且爷爷奶奶认为家有一亩二分地,不读书照样有饭吃,读了书未必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怕孙子吃了苦受了累,便放松了劳动教育。孩子在思想不求上进,学习上不肯用功。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耍”字领先,怕动脑筋,怕动手,缺乏吃苦精神。表现在上课懒思考,交流当“哑巴”,作业乱做一通,甚至抄袭,应付交差,上课坐不住,下课特兴奋。糊里糊涂的混日子。老师不盯着,学生就不听讲;老师不逼着,学生就不动笔做练习,更不用说独立思考。时间一长,坏习惯陡增,成绩下滑,学习掉队,厌学情绪加重,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学困生。
        2、兴趣转移的学困生
        现代科技的发展,知识面的增加,使部分学生对自然科学——数学的兴趣转移,爱上动漫和游戏,一有时间就上网打游戏,放弃学习,影响休息。观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其兴趣一般不在教师所授课程的范围内。他们一会玩这一会玩那,坐在教室里无所适从,有的学生甚至刚上课就盼下课。
        3、思维差异的学困生
        虽说现在学生智力都比较高,但有的学生表现好文字、语言要强一些,而初中数学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学习知识要具有灵活性。而极少数学生则不肯专,能力弱反应迟钝而跟不上学习节奏,学习困难,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增加知识的外延,在有限课堂教学实践内拉着学生跑,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慢慢的,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就跟不上,成了学困生。
        4、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造成了部分学困生
  当前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全市每期末调研检测RSR评定都使多数教师在数学方法上不敢改革,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学习指导。特别八年级是学习分化的明显阶段,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度的关键时期,没有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没有指导学生归纳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耐心,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教师要主动寻找应对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他们变“学困”为“学富”,逐步提高学习成绩,渐出学困阴影。
        1、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爱,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对智力发展水平正常的学困生,只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学困生各方面较差,受到各方面批评较多。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习没有兴趣。长期受挫,缺乏自信心。其实每个学困生内心都有向学和力求学好的趋向。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知识水平,制定一个适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目标不要太高,上课随时提醒,及时提问让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课堂展示力所能及的教学练习题,给予充分肯定,让其获得成功的享受,增强自信,懂得“我也行”,从而激发内心想学的欲望。课下经常与其谈心,平等对待,及时发现、表扬学困生的长处与闪光点,调动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对因思维差异的学困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由于基础差,自信心缺乏,我在每堂课就本课新知所需应用的原认知结构中应提取的部分对学困生进行情况摸底分析,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数学练习题,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并且进行面批面改,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事实上,对学困生整个学习生活来说,每次补课既可以视为前补又都是后补,通过这种前补,可以提高学困生上新课时注意力和投入程度,由于对他们已经搭了阶梯,扫除了一部分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识难度。从而达到学困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每天根据学困生的知识水平,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公式、定理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边批边算的习惯。其次,听课方法的指导: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堂上练习,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最后,总结归纳复习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完成作业也是学困生的一大难题,我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分层训练。然后指定班上的成绩优等生对学困生进行“一帮一”的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不准抄袭或乱做交差的现象发生,放低要求,循序渐进,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只要他们习惯变好一点点。这些都是学困生难能可贵的进步,也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前提条件。
        3、与家长经常联系
        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部分学困生的家长都产生心理阴影“恨铁不成钢”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这时,我们教师要及时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分析孩子的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差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我抓住家长一般都关心孩子学习这一特点,利用家长会及家长来访常和他们联系,争取他们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业,预习、背定理等,这对差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4、改进教学方法,减少学困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其充分参与其中,与其看别人打篮球,还不如自己打一场篮球印象深刻、记忆长久。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水平的参差,课堂教学完成了事,枯燥无味,致使学生数学的能力下降。米易二中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多媒体教学,根据学生各自每科的学习情况,把学生每6--8人分成一组,各科特长生担任组长,头天发放导学案,由学生自主预习完成,第二天上课时,可以先由学生或教师评定预习练习题部分(大慨十分钟左右)接下来各组同学互学,共同探究导学案上所列的问题------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大慨十分钟左右)。让学困生明白自己的自学程度,在同学互学的情况下提高自己认识数学概念,定理的能力,掌握基本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有难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展示点评(点评时间大慨十分钟左右)。“点评”权首先要交给学生,但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敏锐地捕捉问题,以便在最需要教师“顶上去”的时候“出手”,将关键问题、关键环节步骤和“过经过脉”的地方点破、点透。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点评”一定要点到要害和关键,切忌无关主旨的泛泛而论,切忌对前面的展示、点评进行简单的“复述”。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的点评、质疑和补充,以及教师的评判、引领和补充,三者应该是一种互补和递升的关系。课堂上抓好现时训练(大慨十分钟左右),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课后训练,及时检测,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反馈。小结提升,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对知识脉络的梳理,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自然学困生就减少了事实证明,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靠教师来转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发动社会各界协同配合,努力改善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家庭小气候,为转化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 【发布时间】2023/3/2 13:21:22
  • 【点击频次】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