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近期的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都开始普遍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但对学生课外作业的设计,不少教师却不大讲究,总是匆匆布置,草草了事。这种“虎头蛇尾”的做法不利于培养新时期的人才。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作了不少尝试,也有了点滴收获。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课外作业的设计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二、课外作业的设计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三、课外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兴趣 自主 合作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后做作业,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诚然,学生课后做作业,可以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课外知识得以延伸。对提高学生成绩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教师设计的课外作业往往是课本后面的几道题目,或者是课外练习册。学生作业时,一只眼睛看答案,一只眼睛看本子,草草而就,也是应付了事。这样一来,根本达不到练习的目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验,笔者认为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现抛砖引玉,供同行们参考。
一、课外作业设计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以往作业,内容上忠实于教材,形式上注重于书面,导致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伤害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现在《课标》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已知入迷,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必须生动活泼,努力做到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
翻开学生的课程表,我们会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音乐、体育、美术、微机等课程,因为在这些课上,学生可以唱、可以跑、可以画、可以动手做,学生的参与度高。在强调跨学科学习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潜在优势,让学生在唱、跑、画、做的过程中学习语文。正如机械地背诵一首歌词是麻烦的事,但配上优美的旋律唱起来,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标准》也强调了“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布置的作业不应拘泥于语文学科,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形式来为语文服务。
例如在教《黄河颂》这篇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唱这首歌,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轻松地背诵诗歌,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激情;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黄河或者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感受黄河的源远流长;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黄河受污染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提出保护母亲河的建议。
由于在作业中有机融入了音乐、美术、地理等课程,学生都乐于去做,而且做得很好。我相信,如果多采用这些作业形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课外作业设计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设计作业时不考虑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也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业老是“大一统”,从而使“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我们要将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作业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显,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我们应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出难度层次分明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如在教学《木兰诗》后,我设计了A、B、C三个层次的作业。A、摘抄自己喜爱的语句。如比喻句、夸张句、互文句或是表现战争艰苦残酷的句子。B、写一个我国古代女英雄的小故事。C、搜集一个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中的一个小故事,并从中得出要珍爱和平的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样做既减轻了部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三、课外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人单打独斗,效果愈来愈差,团结协作才是取胜法宝。杜郎口教学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结协作。近年来,科学领域大部分科学成就的取得也都是以实验室或研究小组的身份出现的。可是我们传统的课外作业,总是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忽视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必须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我曾多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办板报,学生的办报热情很高,看到他们的板报越办越好,我便请他们介绍是怎样完成作业的。听取了介绍,我欣喜的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合作意识增强了,合作能力提高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更新观念,重视课外作业的创造性设计,视学生为知识获取的自动参与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语文,才能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兴趣 自主 合作
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后做作业,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诚然,学生课后做作业,可以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课外知识得以延伸。对提高学生成绩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教师设计的课外作业往往是课本后面的几道题目,或者是课外练习册。学生作业时,一只眼睛看答案,一只眼睛看本子,草草而就,也是应付了事。这样一来,根本达不到练习的目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验,笔者认为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现抛砖引玉,供同行们参考。
一、课外作业设计应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以往作业,内容上忠实于教材,形式上注重于书面,导致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伤害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现在《课标》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已知入迷,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必须生动活泼,努力做到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
翻开学生的课程表,我们会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音乐、体育、美术、微机等课程,因为在这些课上,学生可以唱、可以跑、可以画、可以动手做,学生的参与度高。在强调跨学科学习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潜在优势,让学生在唱、跑、画、做的过程中学习语文。正如机械地背诵一首歌词是麻烦的事,但配上优美的旋律唱起来,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标准》也强调了“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布置的作业不应拘泥于语文学科,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形式来为语文服务。
例如在教《黄河颂》这篇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唱这首歌,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轻松地背诵诗歌,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激情;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黄河或者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感受黄河的源远流长;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黄河受污染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提出保护母亲河的建议。
由于在作业中有机融入了音乐、美术、地理等课程,学生都乐于去做,而且做得很好。我相信,如果多采用这些作业形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课外作业设计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设计作业时不考虑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也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业老是“大一统”,从而使“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我们要将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作业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显,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我们应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出难度层次分明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如在教学《木兰诗》后,我设计了A、B、C三个层次的作业。A、摘抄自己喜爱的语句。如比喻句、夸张句、互文句或是表现战争艰苦残酷的句子。B、写一个我国古代女英雄的小故事。C、搜集一个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中的一个小故事,并从中得出要珍爱和平的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样做既减轻了部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三、课外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人单打独斗,效果愈来愈差,团结协作才是取胜法宝。杜郎口教学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结协作。近年来,科学领域大部分科学成就的取得也都是以实验室或研究小组的身份出现的。可是我们传统的课外作业,总是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忽视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必须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我曾多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办板报,学生的办报热情很高,看到他们的板报越办越好,我便请他们介绍是怎样完成作业的。听取了介绍,我欣喜的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合作意识增强了,合作能力提高了。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更新观念,重视课外作业的创造性设计,视学生为知识获取的自动参与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语文,才能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 【发布时间】2023/1/4 15:02:06
- 【点击频次】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