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作者】 王玉香

【机构】 朱碌科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篇课文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还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精彩片熟读成诵。
        3、补充课外背诵量。
  我每学期补充25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要求他们阅读学校订阅的《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报》和《新少年》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阅读,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及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①每周星期六的语文活动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②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为了积累语言,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我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外,还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主要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解放军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行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童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综上所述,诵读、博览、作文,三者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再加上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质定能得以提高。
  • 【发布时间】2023/1/4 15:00:20
  • 【点击频次】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