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作者】 刘月明

【机构】 宽城满族自治县碾子峪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然而如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一点范读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示范朗读首先要进入课文的意境中。语音是口耳之学,教师通过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学生就能以听助读,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不仅掌握朗读方法、技巧,而且也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申奥成功时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受到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从中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一些诵读
  我以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多诵读好听的语言作品,那些充满音乐美的韵文,情趣盎然的儿歌,浅近晓畅的古体诗、词,短小清新的现代诗等都在诵读之列。
  语言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所传达出的思想与情感,还在于它的形式之美。如口语交际儿歌《走三路》,儿歌中每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带有“u”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传统识字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具有那么强的生命力,与采用韵语形式而符合儿童学习心理是分不开的。
  三、一点趣读
  我认为将读与看、思、演、写相结合,更有利于发挥读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课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看。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插图,看后说说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由于这些插图就是六种动物尾巴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动物尾巴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字词都是大有裨益的。
  2、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教《借生日》一课时,就让学生反复读课题,让学生想想通过读课题,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像开了闸的洪水:“我想知道谁向谁借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可以借吗?”这样变教师展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除了在课前,还可以在课中、课后,让学生反复读,并在读中质疑问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演。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孩子们积极参与,大胆表演,令我非常满意:有的把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那种自豪的神情,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4、写。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但重点是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完课文后,依照“有……有……还有……”的句式说几句话,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写道:“海边有美丽的贝壳,有舒服的沙滩,还有快乐的孩子。”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文字俱佳的范文。它们融情境美、思想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离开了这些佳作,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读是思的凭借;读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读是写的基础。作为教师应时时寻找打开学生阅读大门的金钥匙。让“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让读书变得乐趣无穷,让语文课变得更生动、更有实效。
  • 【发布时间】2023/1/4 14:58:05
  • 【点击频次】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