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在培智唱游与律动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唱游与律动在培智学校艺术类学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独特的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对补偿和矫正学生智力缺陷及改善不良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发展,所以要上好培智唱游与律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培智唱游与律动课堂;学习兴趣;培养
把唱游与律动作为一种培养智障学生能力的手段和工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克服生理及认知的障碍,从而改善和恢复智障学生的机体功能、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沟通、感官知觉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全面地参加学校和社会生活。
提高智障学生的感知与运动能力。唱游与律动的活动形式和环境的创设是智障儿童感知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各种节奏的音乐,让学生随乐而动,对学生视、听、运动、触觉等方面进行大量多重的感知刺激,提高智障学生走、跑、跳的协调能力,促进身体各部分的平衡性、灵活性、控制性等感知局限的发展,恢复和补偿大脑对空间、方位、大小肌肉等动作的功能定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播放学生熟悉的音乐,根据音乐的节拍,基本节奏速度等做出相应夸张的动作。我们通过学习小鸟飞的动作、小兔跳的动作、小鱼游的动作以及拍手、跺脚、点头等动作,有效地发展学生大、小肌肉群,增强肢体协调能力。
让表演贯穿课堂,让“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的有机结合。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它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让孩子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点。例如:在学完《冬天来到了》这首歌之后,我结合制作的冬天的课间,让学生观察雪花飞舞的优美姿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将观察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于是孩子们将各自的体验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了出来,有的用双手缓慢交替下落表现雪花片落得姿态,还有的有身体的慢慢旋转来表现,都非常地优美生动。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表现欲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更深地体会了歌曲的意义。对于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我们不要求孩子们的创作是否精细、完美,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地去想象,勇敢地去表现就足够了,因为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学会欣赏美,学会创造美。
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互动、参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律动、唱歌、打击乐器、游戏、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我在教学唱歌曲《我是小鼓手》一课中,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的机会,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乐器鼓,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创编小鼓手在演奏时的动作,并模仿动作,让学生边学习,边表演,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几乎都动了起来,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行为的能力。智障学生在自我照顾、健康安全、社交技能、休闲娱乐等方面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进食行为、穿脱衣物行为、洗漱行为等融入到课堂中,来学习、强化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步骤和方法。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不断监督才能做一些,而对于音乐却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兴趣,因此,教师可把学生每天早晨的生活自理活动编成相应的儿歌。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太阳升,起床了,穿衣穿裤再穿鞋。先刷牙后洗脸,吃完早饭上学去。爸爸妈妈请放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教学时,教师播放音乐,要求学生按照儿歌把动作做一遍,智障学生在反复的唱游活动中,学会并记住了。家长反映:“以前小孩起床时就坐在床边等大人叫他怎么做,现在自己起床后,嘴里小声唱歌,按照顺序自己都做完了。”在创编儿歌的同时,我还编排了相应的手指操、律动操进行教学。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儿歌的意思,在现实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课堂中多评价。在智障学生中有的孩子欠缺表现能力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但他们更喜欢被表扬、被肯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他们能体会到自己是否成功,是否被认可,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对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根据智障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平时就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帮助,千万不能歧视他们,侮辱他们的人格。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因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程度的不同,教师在音乐课程内容设计上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创编教材,网络是最好的信息资源库,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与孩子们生活相关的音乐、歌曲做为教学内容设计的参考,也可以下载一些与音乐、歌曲意义有关的图片并配以鲜明的背景,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感受歌曲的情景,加深学生对音乐、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性。但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接受新事物和掌握新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敢于尝试,以便能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适应时代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利用,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今后我将继续关注特殊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向,努力提高智障学生学习唱游与律动课的兴趣,更好地完成培智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培智唱游与律动课堂;学习兴趣;培养
把唱游与律动作为一种培养智障学生能力的手段和工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克服生理及认知的障碍,从而改善和恢复智障学生的机体功能、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沟通、感官知觉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全面地参加学校和社会生活。
提高智障学生的感知与运动能力。唱游与律动的活动形式和环境的创设是智障儿童感知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各种节奏的音乐,让学生随乐而动,对学生视、听、运动、触觉等方面进行大量多重的感知刺激,提高智障学生走、跑、跳的协调能力,促进身体各部分的平衡性、灵活性、控制性等感知局限的发展,恢复和补偿大脑对空间、方位、大小肌肉等动作的功能定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播放学生熟悉的音乐,根据音乐的节拍,基本节奏速度等做出相应夸张的动作。我们通过学习小鸟飞的动作、小兔跳的动作、小鱼游的动作以及拍手、跺脚、点头等动作,有效地发展学生大、小肌肉群,增强肢体协调能力。
让表演贯穿课堂,让“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的有机结合。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它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让孩子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点。例如:在学完《冬天来到了》这首歌之后,我结合制作的冬天的课间,让学生观察雪花飞舞的优美姿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将观察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于是孩子们将各自的体验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了出来,有的用双手缓慢交替下落表现雪花片落得姿态,还有的有身体的慢慢旋转来表现,都非常地优美生动。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表现欲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更深地体会了歌曲的意义。对于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我们不要求孩子们的创作是否精细、完美,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地去想象,勇敢地去表现就足够了,因为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学会欣赏美,学会创造美。
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互动、参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律动、唱歌、打击乐器、游戏、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我在教学唱歌曲《我是小鼓手》一课中,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的机会,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乐器鼓,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创编小鼓手在演奏时的动作,并模仿动作,让学生边学习,边表演,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几乎都动了起来,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行为的能力。智障学生在自我照顾、健康安全、社交技能、休闲娱乐等方面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进食行为、穿脱衣物行为、洗漱行为等融入到课堂中,来学习、强化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行为的步骤和方法。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不断监督才能做一些,而对于音乐却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兴趣,因此,教师可把学生每天早晨的生活自理活动编成相应的儿歌。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太阳升,起床了,穿衣穿裤再穿鞋。先刷牙后洗脸,吃完早饭上学去。爸爸妈妈请放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教学时,教师播放音乐,要求学生按照儿歌把动作做一遍,智障学生在反复的唱游活动中,学会并记住了。家长反映:“以前小孩起床时就坐在床边等大人叫他怎么做,现在自己起床后,嘴里小声唱歌,按照顺序自己都做完了。”在创编儿歌的同时,我还编排了相应的手指操、律动操进行教学。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儿歌的意思,在现实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课堂中多评价。在智障学生中有的孩子欠缺表现能力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但他们更喜欢被表扬、被肯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他们能体会到自己是否成功,是否被认可,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对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根据智障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平时就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帮助,千万不能歧视他们,侮辱他们的人格。
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因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程度的不同,教师在音乐课程内容设计上也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创编教材,网络是最好的信息资源库,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与孩子们生活相关的音乐、歌曲做为教学内容设计的参考,也可以下载一些与音乐、歌曲意义有关的图片并配以鲜明的背景,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感受歌曲的情景,加深学生对音乐、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性。但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接受新事物和掌握新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敢于尝试,以便能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适应时代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利用,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今后我将继续关注特殊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向,努力提高智障学生学习唱游与律动课的兴趣,更好地完成培智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 【发布时间】2023/1/4 14:49:31
- 【点击频次】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