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策略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初中后期思想品德课的复习要注意加强复习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对薄弱易错知识点再盘点 ,把握后期复习重点 ,注意适应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本文就我个人观点谈以下四点。
关键词:初中政治 中考复习 基础 教材 时事 训练
随着中考思想品德改革的深入进行,开放性试题在思想品德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开放性试题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但是,从近年来的中考情况看,很多同学的开放性试题得分率较低。如何做好复习工作,应对好开放性试题呢?在此,根据我个人的观点谈几点想法。
一、明确复习范围、夯实基础。
目前,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试题的形式“求新、求活、求开”,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近几年的泰州市中考试题,试题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其根基仍在于基础知识。再新的题型,再活的题式都是依“标”据“本”而设,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只不过需要学生按命题要求对所学的知识适当地重新组织、整合而已。因此,复习时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为了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搜集书本知识点的关键词,比如本质、基础、主体、主导、关键、核心、根本目的等,把这些知识点归纳整理,使学过的知识变得井井有条,便于查找和复习。在这轮复习中,让学生经常看这些知识点,让这些重点知识点烂熟于心。这样的归纳整理对差生也特别有效,老师可以在上课时针对这些重点知识经常提问学生,坚持一个多月的训练,完全可以提高差生做选择题和判断分析题的准确率,甚至也有利于差生做简单的材料分析题。
2、把容易混淆或者有关联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比较和分析,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我国的共同理想和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等知识点放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围绕这些知识点自己设计填空题、简答题。设计的练习不宜过难,以低、中档题为主。对同一事件试着从多角度设计练习,可以求新、求变,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回答,不要太在意学生答题要点的深度,而要在意学生答题要点的广度,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抓住教材主线,进行有效复习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浩瀚庞杂,我们要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教材主线,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等。这样,能使原先学习中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条理化,并且在知识迁移中产生新知识、新认识,最终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通过整理,理清教材线索,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自己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如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围绕“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概念编写的。从教材设计角度来看,第一单元主要引导我们感受什么是责任,我们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体会承担责任对于我们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崇敬那些不计个人代价与回报、勇于负责任的人,做一个对自己、家庭、学校、民族、国家负责任的人。第二单元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引导我们了解社会主义中国,看看我们的国情如何,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怎么办等。与第二单元相比,第三单元进一步引导我们了解我国发展经济、依法治国、发展先进文化方面的具体做法,探寻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第四单元从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两个方面展开,引导我们做到把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理性面对学习、考试方面的压力,养成自我选择的能力,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满怀希望,迎接明天。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所谓知识网络,是指比较复杂却十分有序的知识系统,它的构成要素是“知识点”和“知识线”,但系统功能是“知识网”。我们要达到总体的复习目标,必须过知识网络关,善于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这样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有清晰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的知识整体。例如,在“坚持对外开放”知识点的复习时,不仅要了解对外开放的原因、途径、意义,而且要把握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内在联系、应注意的问题,还要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这一时政热点来深入把握有关问题。
三、重视知识点和时事热点的结合
近几年,时政热点已成为考核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教师在这轮复习时要关注时事的热点。我们将按照今年热点透视的时事热点进行复习。复习时事热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找到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选准恰当的切入点,让学生遵循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原则,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如世界气候问题、公平正义、政府蛋糕重分配、教育改革、选举法的相关修改等与书本知识的紧密联系,可多做这方面的习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考前训练,掌握答题方法
考前训练要讲究科学,决不是练得越多越好。练要“精”,要有深度,要到位。通过有效练习,把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答题技巧,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做到“书”“法”并举。
1、所谓“书”是指“书写”,在考试中做到卷面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清楚明白地表述答案。不少同学在考前经过认真学习,本该在考试中获取高分,但往往因为表达不规范、不准确,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达,随意口语化;表达不完整,理论观点没写全;缺少逻辑性,层次不清晰;抓不住要点,思维混乱,不知所云;书写潦草,段落不分明等,造成了较大的失误,最终影响考试成绩。因此,掌握书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我们一要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二要做到言简意赅;三要做到层次清晰(如果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较长,要注意做到“答案段落化,段落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四要做到答案科学规范,尽量使用教材语言和时政术语。
2、所谓“法”是指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形式和设问方式尽管日趋多样灵活,但不少类型的题都有其自身的解答规律和技巧。在复习中,我们不能只接受现成的答案,而要总结掌握各类试题的答题规律和技巧,尽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总之,在中考政治复习中,夯实基础是根本;方法指导,共同参与,培养能力是关键;精心设计,综合训练,训练能力是核心;着眼素质,注重应用,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关键词:初中政治 中考复习 基础 教材 时事 训练
随着中考思想品德改革的深入进行,开放性试题在思想品德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开放性试题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但是,从近年来的中考情况看,很多同学的开放性试题得分率较低。如何做好复习工作,应对好开放性试题呢?在此,根据我个人的观点谈几点想法。
一、明确复习范围、夯实基础。
目前,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试题的形式“求新、求活、求开”,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近几年的泰州市中考试题,试题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其根基仍在于基础知识。再新的题型,再活的题式都是依“标”据“本”而设,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只不过需要学生按命题要求对所学的知识适当地重新组织、整合而已。因此,复习时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为了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搜集书本知识点的关键词,比如本质、基础、主体、主导、关键、核心、根本目的等,把这些知识点归纳整理,使学过的知识变得井井有条,便于查找和复习。在这轮复习中,让学生经常看这些知识点,让这些重点知识点烂熟于心。这样的归纳整理对差生也特别有效,老师可以在上课时针对这些重点知识经常提问学生,坚持一个多月的训练,完全可以提高差生做选择题和判断分析题的准确率,甚至也有利于差生做简单的材料分析题。
2、把容易混淆或者有关联的知识点放在一起比较和分析,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我国的共同理想和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等知识点放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围绕这些知识点自己设计填空题、简答题。设计的练习不宜过难,以低、中档题为主。对同一事件试着从多角度设计练习,可以求新、求变,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回答,不要太在意学生答题要点的深度,而要在意学生答题要点的广度,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抓住教材主线,进行有效复习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浩瀚庞杂,我们要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教材主线,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等。这样,能使原先学习中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条理化,并且在知识迁移中产生新知识、新认识,最终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通过整理,理清教材线索,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自己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如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围绕“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概念编写的。从教材设计角度来看,第一单元主要引导我们感受什么是责任,我们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体会承担责任对于我们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崇敬那些不计个人代价与回报、勇于负责任的人,做一个对自己、家庭、学校、民族、国家负责任的人。第二单元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引导我们了解社会主义中国,看看我们的国情如何,有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怎么办等。与第二单元相比,第三单元进一步引导我们了解我国发展经济、依法治国、发展先进文化方面的具体做法,探寻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第四单元从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两个方面展开,引导我们做到把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理性面对学习、考试方面的压力,养成自我选择的能力,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满怀希望,迎接明天。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所谓知识网络,是指比较复杂却十分有序的知识系统,它的构成要素是“知识点”和“知识线”,但系统功能是“知识网”。我们要达到总体的复习目标,必须过知识网络关,善于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网。这样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一团乱麻,而是一个相互间有清晰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明白,来龙去脉清楚的多层次的知识整体。例如,在“坚持对外开放”知识点的复习时,不仅要了解对外开放的原因、途径、意义,而且要把握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内在联系、应注意的问题,还要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这一时政热点来深入把握有关问题。
三、重视知识点和时事热点的结合
近几年,时政热点已成为考核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教师在这轮复习时要关注时事的热点。我们将按照今年热点透视的时事热点进行复习。复习时事热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找到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选准恰当的切入点,让学生遵循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原则,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如世界气候问题、公平正义、政府蛋糕重分配、教育改革、选举法的相关修改等与书本知识的紧密联系,可多做这方面的习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考前训练,掌握答题方法
考前训练要讲究科学,决不是练得越多越好。练要“精”,要有深度,要到位。通过有效练习,把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答题技巧,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做到“书”“法”并举。
1、所谓“书”是指“书写”,在考试中做到卷面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清楚明白地表述答案。不少同学在考前经过认真学习,本该在考试中获取高分,但往往因为表达不规范、不准确,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表达,随意口语化;表达不完整,理论观点没写全;缺少逻辑性,层次不清晰;抓不住要点,思维混乱,不知所云;书写潦草,段落不分明等,造成了较大的失误,最终影响考试成绩。因此,掌握书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我们一要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二要做到言简意赅;三要做到层次清晰(如果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较长,要注意做到“答案段落化,段落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四要做到答案科学规范,尽量使用教材语言和时政术语。
2、所谓“法”是指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形式和设问方式尽管日趋多样灵活,但不少类型的题都有其自身的解答规律和技巧。在复习中,我们不能只接受现成的答案,而要总结掌握各类试题的答题规律和技巧,尽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总之,在中考政治复习中,夯实基础是根本;方法指导,共同参与,培养能力是关键;精心设计,综合训练,训练能力是核心;着眼素质,注重应用,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 【发布时间】2022/10/30 14:24:31
- 【点击频次】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