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关于初中化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 杨玉兰

【机构】 菜坝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学方法是由最富有生命力、最有能动性的师生共同组织的认识过程和心理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在教育战线上涌现出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授课对象、教材内容、题材课型、学校条件和教师本身的教学特点进行选择。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选择。但不管选用何种方法,在素质教育这样一个新前提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应当坚持不懈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是高分型的应试者,而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你讲我听的简单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在讲“分子”这节内容时,演示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时候,就有一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我就感觉到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于是,我就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虽然他提出这个问题不利于分子有间隙的解释,但不能制止学生提出看起来不相关的问题,因为这样就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保护活跃的气氛,驾驭其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滋长。
  二、创设多样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何谓创新精神?我认为,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获取知识的前提,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泉。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述:“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呢?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辩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
  2、诱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个性
  创新动机往往从“责任感”、“好奇心”那儿获得的。中学生在初中时就知道侯氏联合制碱法。帝国主义垄断了制碱技术,旧中国纯碱工业是一张白纸。面对这一问题,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和思维。经长期研究尝试,根据中国的国情,农村需要氮肥,将国情和化工知识结合,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出了“红三角”牌纯碱。因质量好,成本低,节约资源的能源,曾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创新人才具有创新个性。“志大、内向、多思、宽容。顽强”为其个性特征。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生获得335项技术发明专利。他的成功与他的创造个性有关,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造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把实验迁到湖中的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创新能力表现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善于观察、发现,善于思维、尝试,更善于破除传统框框条条,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甘于寂寞。科学发展史中有许多发明创新人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创新成果的。
  结合教材不同章节内容,讲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学习元素周期律时,讲《门氏梦表》;学硝化甘油时,讲《诺贝尔和TNT》;学氟时,讲《死亡元素》;学苯的结构时,讲凯库勒的《梦蛇成环》;学氧化反应时,讲《燃素说与氧化说的沉浮》。科学家的故事是诱发学生创新动机,形成创新个性的催化剂。这些知识可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三、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三是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在教学中要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四、开发应用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改革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活动,化学实验的改革应注重把实验的改进创新与培养学生进取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性,学会改进的方法技术,体验改进成功的喜悦,更要注重启发怎样则更好,从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学生看到实验室需要大量的稀硫酸、浓硫酸跟乙醇的混合液,而配制时用烧杯作容器易使酸液飞溅,这有一定危险性,于是就设计出一种叫做“混酸瓶”的安全装置。再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只提供药品、仪器,让学生自行设计氧气的发生、收集并检验的整个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实践,领略“创新”成功的滋味。再如:“CO还原CuO的实验”,由于CO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为了防止CO的直接排空,所以在实验中产生的尾气要进行处理,而处理尾气的装置除了书本上的这种方法外,教师可诱导学生可根据所学的有关CO知识,来进行设计、改进,同样达到尾气处理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既是展示教师启发、诱导的艺术,更重要的是运用优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人才。
  • 【发布时间】2022/10/30 14:19:27
  • 【点击频次】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