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任务驱动的海军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主张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指导,探索海军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任务和情境两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增强海军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的需要,也是提高学员国际素质、展现人民海军良好形象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海军英语;教学设计
作为众所周知的国际军种,海军是一国外交的重要参与者,海军之间的交往不仅是一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家塑造国际形象、展示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海军的这一属性决定了海军学员必须有能力使用英语与外国同行进行职业交流,展现良好的素质和人民海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有鉴于此,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海军英语口语的教学设计,提高海军英语口语教学的实用性,已成为海军院校军事英语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建构主义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其独到的理念和方法,为海军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想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抛锚式教学方法,主张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强调各种教学要素服务于任务的完成,鼓励学生在任务情境下解决问题并建构知识,然后以考核任务完成情况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估。这种教学法目标明确、实用性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具备六大特点,即:以教学目标设计任务;按照任务设计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在任务互动中提高自信和兴趣;在完成任务中建构知识和技能; 课内任务紧密联系课外需求。[1]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向导。“任务为主线”是指教学内容被转化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制定任务、完成任务和评价任务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为主角”是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师为向导”是指教师制定任务、设计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解决学生的困难和疑惑,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由是观之,如果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海军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之中,那么首先需要将口语交际话题任务化,再以任务驱动口语训练,然后评估任务完成的效果。
2. 任务驱动下的海军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2]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系统地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3]
2.1 海军英语口语教学的任务设计
任务是语言教学设计的基本单元,[4]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即教学任务的设计。[5]
海军英语口语教学应紧扣学员在校期间及将来任职岗位的英语口语交际的需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交流话题。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海军英语口语教学内容可归纳为海军通识、院校交流、舰艇互访、海上通信、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和联合演习6个话题模块。
上述6个话题模块基本涵盖了海军英语的口语教学内容。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角度来看,这些话题可被转化为教学设计中的任务。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可将舰艇互访模块下的舰艇参观视为一个教学任务,然后将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小场景,逐一介绍海军某型舰艇的基本情况(如排水量、航速和服役时间等)、主要部门以及主要武器装备等情况,然后按照参观的顺序将这些场景会话逐一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设计。
2.2 海军英语口语教学的情境设计
1989年,教育理论家柯林斯(Brown Col lins)和杜吉德(P. Duguid)首次对情境做出了系统的界定。在他们看来,“知识是在有情感的个体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中建构而来的,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无法脱离其自身情感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6]
情境不同于环境,但与环境紧密相连,教育心理学中的情境是指“个体行为活动的即时条件,既包括认知、情绪、意向特点等主观条件”,又包括“进入个体意识范围的环境”。[7] 将此概念引入到教学领域,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即时主客观条件。
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情境设计旨在以展现任务场景的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提高兴趣和主动性。简言之,情境设计即是解决如何以形象化的场景设计激发学生情感的问题,这与传统教学漠视学生情感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院校交流模块下的学员生活话题为例,这一话题下的情境包括学员的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和体育设施等场景,教学设计应融入学员在不同场景中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这样,学员生活话题按照话题情景,又被细分为若干个子话题,然后以学员一日活动为主线连接起来,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学员生活情境。
显然,情境设计可使任务具体化、形象化,引发学员联想,唤起学员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及表象,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学员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又增强了场景的现场感。如此,学习的主客观条件得到统一,使学员进入一种情境交融的学习状态。
就情境设计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求典型。以参观舰艇为例,如果将任务中与海军学员交流的对象分别界定为参观我舰艇的外国军官和华侨,尽管场景都是军舰,但是任务中进行互动时的情感可能截然不同。前者属同行切磋,专业性较强,感情色彩较淡;后者尽管专业性较低,但需表现华侨对祖国的眷恋和对军舰的自豪之情,情感较为强烈。因此,在任务场景中融入细致的情感设计,令情和境相互融合,是情境设计的关键。
情境设计完全可与语言素材的输入同步进行。以学员生活话题下的体育活动情境为例,教师将相关的词汇(例如与篮球相关的词汇和句式),以讲授、多媒体展示乃至实地演练(甚至可以让学员穿上篮球服,拿上篮球)等方式提供给学员,营造出与任务贴合的口语交际情境。
可见,情境设计的实质就是对任务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设计的过程,成功的情境设计可使学员由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3. 结束语
应该看到的是,海军英语口语教学中学员自主性的提高使任务驱动的口语教学更为开放,这一“放”就不好“收”,导致教学进度难以把握。有鉴于此,教学设计还需着力设计好教学任务实施的各个环节,做到收放自如,既确保任务完成的效果,又保证设定好的教学任务都能够按进度完成。
综上所述,以教学目标设计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展示教学,再以任务模块评估教学,构成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海军英语口语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David Nuna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1
[2]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页。
[3]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440页。
[4] BREEN, M. Learner Contributions to Task Design[M] New Jersy: Prentice-Hall, 1987. p.2
[5] 盛立群:《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88页
[6] Collins, A, B.& Duguid, P.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 (18), 32-41.
[7] 谷传华,张文新:《情境的心理学内涵探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8卷第5期,第100页。
关键词: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海军英语;教学设计
作为众所周知的国际军种,海军是一国外交的重要参与者,海军之间的交往不仅是一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家塑造国际形象、展示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海军的这一属性决定了海军学员必须有能力使用英语与外国同行进行职业交流,展现良好的素质和人民海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有鉴于此,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海军英语口语的教学设计,提高海军英语口语教学的实用性,已成为海军院校军事英语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建构主义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其独到的理念和方法,为海军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想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抛锚式教学方法,主张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强调各种教学要素服务于任务的完成,鼓励学生在任务情境下解决问题并建构知识,然后以考核任务完成情况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估。这种教学法目标明确、实用性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具备六大特点,即:以教学目标设计任务;按照任务设计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在任务互动中提高自信和兴趣;在完成任务中建构知识和技能; 课内任务紧密联系课外需求。[1]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向导。“任务为主线”是指教学内容被转化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制定任务、完成任务和评价任务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为主角”是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师为向导”是指教师制定任务、设计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解决学生的困难和疑惑,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由是观之,如果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海军英语口语教学设计之中,那么首先需要将口语交际话题任务化,再以任务驱动口语训练,然后评估任务完成的效果。
2. 任务驱动下的海军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2]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系统地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3]
2.1 海军英语口语教学的任务设计
任务是语言教学设计的基本单元,[4] 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即教学任务的设计。[5]
海军英语口语教学应紧扣学员在校期间及将来任职岗位的英语口语交际的需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交流话题。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海军英语口语教学内容可归纳为海军通识、院校交流、舰艇互访、海上通信、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和联合演习6个话题模块。
上述6个话题模块基本涵盖了海军英语的口语教学内容。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角度来看,这些话题可被转化为教学设计中的任务。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可将舰艇互访模块下的舰艇参观视为一个教学任务,然后将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小场景,逐一介绍海军某型舰艇的基本情况(如排水量、航速和服役时间等)、主要部门以及主要武器装备等情况,然后按照参观的顺序将这些场景会话逐一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设计。
2.2 海军英语口语教学的情境设计
1989年,教育理论家柯林斯(Brown Col lins)和杜吉德(P. Duguid)首次对情境做出了系统的界定。在他们看来,“知识是在有情感的个体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中建构而来的,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无法脱离其自身情感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6]
情境不同于环境,但与环境紧密相连,教育心理学中的情境是指“个体行为活动的即时条件,既包括认知、情绪、意向特点等主观条件”,又包括“进入个体意识范围的环境”。[7] 将此概念引入到教学领域,情境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即时主客观条件。
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情境设计旨在以展现任务场景的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提高兴趣和主动性。简言之,情境设计即是解决如何以形象化的场景设计激发学生情感的问题,这与传统教学漠视学生情感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院校交流模块下的学员生活话题为例,这一话题下的情境包括学员的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和体育设施等场景,教学设计应融入学员在不同场景中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这样,学员生活话题按照话题情景,又被细分为若干个子话题,然后以学员一日活动为主线连接起来,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学员生活情境。
显然,情境设计可使任务具体化、形象化,引发学员联想,唤起学员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及表象,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学员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又增强了场景的现场感。如此,学习的主客观条件得到统一,使学员进入一种情境交融的学习状态。
就情境设计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求典型。以参观舰艇为例,如果将任务中与海军学员交流的对象分别界定为参观我舰艇的外国军官和华侨,尽管场景都是军舰,但是任务中进行互动时的情感可能截然不同。前者属同行切磋,专业性较强,感情色彩较淡;后者尽管专业性较低,但需表现华侨对祖国的眷恋和对军舰的自豪之情,情感较为强烈。因此,在任务场景中融入细致的情感设计,令情和境相互融合,是情境设计的关键。
情境设计完全可与语言素材的输入同步进行。以学员生活话题下的体育活动情境为例,教师将相关的词汇(例如与篮球相关的词汇和句式),以讲授、多媒体展示乃至实地演练(甚至可以让学员穿上篮球服,拿上篮球)等方式提供给学员,营造出与任务贴合的口语交际情境。
可见,情境设计的实质就是对任务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设计的过程,成功的情境设计可使学员由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3. 结束语
应该看到的是,海军英语口语教学中学员自主性的提高使任务驱动的口语教学更为开放,这一“放”就不好“收”,导致教学进度难以把握。有鉴于此,教学设计还需着力设计好教学任务实施的各个环节,做到收放自如,既确保任务完成的效果,又保证设定好的教学任务都能够按进度完成。
综上所述,以教学目标设计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展示教学,再以任务模块评估教学,构成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海军英语口语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David Nuna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1
[2]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页。
[3]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440页。
[4] BREEN, M. Learner Contributions to Task Design[M] New Jersy: Prentice-Hall, 1987. p.2
[5] 盛立群:《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第88页
[6] Collins, A, B.& Duguid, P.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9 (18), 32-41.
[7] 谷传华,张文新:《情境的心理学内涵探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8卷第5期,第100页。
- 【发布时间】2022/9/29 21:50:25
- 【点击频次】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