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何彩芹

【机构】 高池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个人的努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育理念。新课改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立足合作学习任务,放飞学生的思维。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使他们具有方向感、责任感。每个学习小组应当有明确的小组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帮助、讨论、交流能够完成。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安排好合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并没有留足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得学生的思维不能最大限度地放飞,这样,必定会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打折扣。所以,在立足于合作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明确合作学习分工,顾及弱势学生的情况。
  善于运用小组讨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在对教学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如何利用小组讨论突破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呢?那就要精心设计问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出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让学生以此为中心展开讨论,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思想交流碰撞,最终分析总结出问题答案,进而突破每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应在小组合作中扮演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设计者、引导者和小测验者,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尽量深入多个小组中。要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其大胆做题,并及时肯定其闪光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心。合作学习要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确定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小组内的人数搭配(一般4—6人一组),男女搭配,不要拉下任何一个同学。即使在一组内也要分工明确细致:哪位同学当小组长?哪位同学是中心发言人?哪位同学作记录?哪位同学作汇报等。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有条不紊。虽然明确了合作学习分工,但是在实际的合作学习中,优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现,他们承担的任务更多,相应的发言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多,而弱势学生则刚好相反,他们在小组中易受到忽视。如分组和分工,弱势学生常作搭头分到各小组,在小组内他们也只是听众和看客。在小组内,分工固定不变,是组长的永远是组长,是发言人永远是发言人,记录的总是当记录,汇报的总是作汇报的,而这些组长、发言人、记录员、汇报员全由优生包了。这样一来,每个学科的每次小组合作学习,自然也是优生的事了,合作学习成了优生的独角戏,“全员参与、全面提高”成为了一句空话。在明确合作学习分工的同时,也要顾及弱势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看他们是否主动积极参与了合作学习,是否大胆地发表意见等。
  关注合作学习进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时时关注合作学习进度,并根据合作学习情况,合理调节合作学习时间。千万不要在合作学习之前提出限时要求。与此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积极、热情地加入到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参与他们的讨论学习,而且应要及时地指导:如在合作技巧的指导方面,应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合作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间的观点。又在学习困难的指导方面,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当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必须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尽情地挥洒。
  反馈及时,激励评价。保证小组讨论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注重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有价值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如果合作学习的引入适时、适当、科学有效,课堂教学就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就从实质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调动极大的探究热情,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狂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
  • 【发布时间】2022/7/28 9:25:40
  • 【点击频次】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