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优质化教学"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每个教师都应该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从追寻有意义、有价值生活方式的高度进行优质化教学设计,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及构建探究合作式学习等课堂教学,实现促进师生成长、教学双赢为目标促进师生互动交往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灵性,放射出独特的生命之光。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是极其复杂的一个系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
首先,要有“全人”概念,教师目中有“人”,重视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关注学生学习需要,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关注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确定和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能体现三维目标,关注师生互动,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优质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因此,高中新课程优质化教学设计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大胆、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优质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经过四种思维活动: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和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还是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只有教师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与新课程背景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融会,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
一、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
有一堂化学公开课,课题是“化学与水处理”。从教案来看,从复习对水资源的认识,引出世界性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体污染,特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的四个原因,并提出化学在防治水污染中的主要作用,最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而且学生子啊教学过程中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但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做以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是以教师使用投影仪预先将几点认识遮住,但学生答出一点、拉开一点来进行。这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猜谜;尤其是讲授到水体污染时,更是出一道题,由学生答,在投影出一种污染,学生完全依照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显然是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定位,难以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
二、研究性学习促进基础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以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课题,如:
1.利用Ti计算器,测定溶液中的电导率变化,分析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2.通过网上浏览,调查重要的矿物资源以及在高科技中应用。
3.组织学生到氯碱总厂参观调查,了解电解食言水的原理,并以经济、环保等角度分析氯碱产品的用途。
4.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
5.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氮的用途。
6.剖析光化学烟雾的原理,设计减少汽车尾气中废气的各种方案。
7.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及对健康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用水状况向校方提出建议。
8.调查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从广泛的材料中确定以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为课题,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提出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的各种设想,并就今后垃圾的处理的技术发展,发表自己的预测。
9.分析酸雨的来源和成因,调查本市为防止酸雨采取的措施,测量本区域降雨的平均pH值,设计模拟酸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提出防止酸雨的对策。
10.以日常生活中食品保鲜的主要用具冰箱为课题,了解冰箱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分析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调查食品种类与人体健康,提出食品冷藏保鲜的建议。
11.提出盐酸中加少量的醋酸钠在中和滴定是是否影响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影响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命题,让同学们运用中和反应和盐类水解知识,通过Ti计算器作出溶液pH值变化曲线,比较强碱溶液与弱碱盐类溶液从少一滴至多一滴的区别,理解中和滴定的定质。
12.调查市场补钙产品的种类、价格,分析钙以什么形式易被人体吸收,提出补钙的理想方案。
13.以房间装修为课题,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提出控制室内有害装修材料的措施,建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
14.调查常用纤维、常用塑料、常用洗涤剂、常用粘胶剂等常用化学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性能、价格等,提出不同人群使用不同日常生活用品的设想。
15.搜集有关生命起源各种假设的化学基础的资料,介绍生命科学的最新科技动态,激发同学们不断追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既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了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了知识接受、贮存、转换和应用的方式,从而促进基础性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激发,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设置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呈现。它是为引起同学们学习的需要,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分层策略不同的同学们必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选择适合学生自己阅读的部分,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在学习内容的纵横方向上,为学生提供命题或材料,让学生自己查找补充材料,自己进行归纳、综合、对比等。在完成若干内容后,让学生回顾现在的学习策略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并对那些是不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策略等产生自觉的认识。
3、民主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只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角色的限定,超越“你”与“我”而成为“我们”,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
4、建构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条件和环境,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激活学生的经验存蓄和知识存蓄,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省,有所总结,对学习产生“元认知”,在教师帮助下进行自我构建。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是极其复杂的一个系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优质课堂教学设计要求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
首先,要有“全人”概念,教师目中有“人”,重视进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关注学生学习需要,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关注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确定和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能体现三维目标,关注师生互动,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优质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因此,高中新课程优质化教学设计应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提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大胆、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发展学生能力。优质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经过四种思维活动: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和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还是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只有教师在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与新课程背景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融会,新课程才有可能得以实施。
一、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
有一堂化学公开课,课题是“化学与水处理”。从教案来看,从复习对水资源的认识,引出世界性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体污染,特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的四个原因,并提出化学在防治水污染中的主要作用,最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而且学生子啊教学过程中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但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做以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是以教师使用投影仪预先将几点认识遮住,但学生答出一点、拉开一点来进行。这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猜谜;尤其是讲授到水体污染时,更是出一道题,由学生答,在投影出一种污染,学生完全依照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显然是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定位,难以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
二、研究性学习促进基础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以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课题,如:
1.利用Ti计算器,测定溶液中的电导率变化,分析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2.通过网上浏览,调查重要的矿物资源以及在高科技中应用。
3.组织学生到氯碱总厂参观调查,了解电解食言水的原理,并以经济、环保等角度分析氯碱产品的用途。
4.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
5.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氮的用途。
6.剖析光化学烟雾的原理,设计减少汽车尾气中废气的各种方案。
7.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及对健康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用水状况向校方提出建议。
8.调查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从广泛的材料中确定以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为课题,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提出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的各种设想,并就今后垃圾的处理的技术发展,发表自己的预测。
9.分析酸雨的来源和成因,调查本市为防止酸雨采取的措施,测量本区域降雨的平均pH值,设计模拟酸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提出防止酸雨的对策。
10.以日常生活中食品保鲜的主要用具冰箱为课题,了解冰箱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分析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调查食品种类与人体健康,提出食品冷藏保鲜的建议。
11.提出盐酸中加少量的醋酸钠在中和滴定是是否影响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影响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命题,让同学们运用中和反应和盐类水解知识,通过Ti计算器作出溶液pH值变化曲线,比较强碱溶液与弱碱盐类溶液从少一滴至多一滴的区别,理解中和滴定的定质。
12.调查市场补钙产品的种类、价格,分析钙以什么形式易被人体吸收,提出补钙的理想方案。
13.以房间装修为课题,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提出控制室内有害装修材料的措施,建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
14.调查常用纤维、常用塑料、常用洗涤剂、常用粘胶剂等常用化学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性能、价格等,提出不同人群使用不同日常生活用品的设想。
15.搜集有关生命起源各种假设的化学基础的资料,介绍生命科学的最新科技动态,激发同学们不断追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同学们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既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了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了知识接受、贮存、转换和应用的方式,从而促进基础性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激发,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设置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呈现。它是为引起同学们学习的需要,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分层策略不同的同学们必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选择适合学生自己阅读的部分,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在学习内容的纵横方向上,为学生提供命题或材料,让学生自己查找补充材料,自己进行归纳、综合、对比等。在完成若干内容后,让学生回顾现在的学习策略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并对那些是不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策略等产生自觉的认识。
3、民主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只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角色的限定,超越“你”与“我”而成为“我们”,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
4、建构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条件和环境,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激活学生的经验存蓄和知识存蓄,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省,有所总结,对学习产生“元认知”,在教师帮助下进行自我构建。
- 【发布时间】2022/6/29 16:17:09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