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关键词】 ;
【正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保障水平偏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使得广大西部农村的少年儿童都有了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是,机会的平等并不代表教育现状得到了提升,农村教师是支撑农村基础教育大厦的骨干力量,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只有重视和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才能使广大农村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促进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使得西部教育现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那么,如何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应当转变观念。
明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性和新课改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农村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认识,研究新教材,探究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教学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同时不断研究学生,对于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要善于因材施教。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多利用教学设备
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信息化支持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实施总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来展开,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和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现在我们西部农村学校均配置了现代远程教育接收及光盘播放系统,这是国家在设备层面上对新课程实施的支持,但要使这些设备发挥其作用,就对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校的信息管理员要维护并利用好这些设备,及时接收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信息,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对广大基层教师进行先进理念、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够及时了解教育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自身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四、教师应当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
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以项目培训和校本培训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实践证明,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施能力,再好的课程改革方案、再新的课程教材都无法显露其优点,发挥其优势,课程改革也难以深入下去。而要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教师要抓住国家教育政策向西部农村倾斜的大好时机,争取参加各种形式的项目培训,积极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七、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与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称职的教师都应该懂得如何去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懂得在面对某种学习的需要时如何去追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要能钻研教学,又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其他人分享,逐步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一、教师应当转变观念。
明确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性和新课改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农村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认识,研究新教材,探究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教学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同时不断研究学生,对于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要善于因材施教。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多利用教学设备
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信息化支持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实施总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来展开,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和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现在我们西部农村学校均配置了现代远程教育接收及光盘播放系统,这是国家在设备层面上对新课程实施的支持,但要使这些设备发挥其作用,就对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校的信息管理员要维护并利用好这些设备,及时接收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信息,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对广大基层教师进行先进理念、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够及时了解教育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自身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四、教师应当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
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以项目培训和校本培训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实践证明,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施能力,再好的课程改革方案、再新的课程教材都无法显露其优点,发挥其优势,课程改革也难以深入下去。而要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教师要抓住国家教育政策向西部农村倾斜的大好时机,争取参加各种形式的项目培训,积极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七、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同事指导、他人帮助、同事建议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与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称职的教师都应该懂得如何去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懂得在面对某种学习的需要时如何去追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要能钻研教学,又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其他人分享,逐步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 【发布时间】2022/6/29 16:15:56
- 【点击频次】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