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生物课堂中"多媒体"应用的有效性初探
【关键词】 ;
【正文】多媒体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可以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直观展现物体的形态结构;它可以通过先进的三维制作,直接呈现出某些过程的动态变化;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及时显现需要的场景;……。多媒体这些特性为我们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带来了福音。因为高中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的微观世界,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生理过程,以及生物体稳态的调节机制。这些内容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无法直观呈现的。学生无法对细胞,基因,染色体等微观世界的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也无法演示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转录和翻译,兴奋传导等复杂的生理过程,更无法让我们再现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等科学发现的探究历程。所以,有些教师就从网上下载了相关课件,不加修改,直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很理想。究其原因是你的教学环境,你的学生已经变了,如果照搬别人的课件,很容易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大大限制了教师对教材的自主创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样的教学谈何有效?有效的课堂是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是一个学生不断品尝学习成功的愉悦,有思考有生成的动态整体;是一个以唤起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激情,从而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的课堂。
那么,如何科学使用多媒体,让高中生物课堂因"多媒体"而有效呢?换句话说,就是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让"多媒体"得到有效的应用呢?对此,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多媒体"课件有效性的初步探索,有一些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选择设计课件内容,是保证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1、注意教材内容对多媒体的适用性
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比如课程知识点简单,概念过程清晰易懂,教学要求又是了解层次的,就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课件,学生自行阅读掌握就行。
2、适宜学生的认识特点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主要对象。从学生认识的角度看,课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学习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认知结构既是学生理解学习的结果,也是影响学生进一步接受新知识的关键因素。教师了解所任班级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就为课堂多媒体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2)课件设计的容量不能太大。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内容过于繁琐,而调控能力又不强,那么教师应有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到发挥,对学生的引导更无从谈起。随着字幕的匆匆闪过,教学就成了课件的播放和结论的展示过程。凡事皆有度,适度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过犹不及。因此,生物多媒体课件要控制教学容量和密度,要以有助于学生接受与内化知识为前提。
(3)课件内容不能太花哨。生物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图片与音乐应严格挑选,要讲究时效,该割舍的就要弃之。选择的图片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图文的有机结合,不仅要能给人感官上的舒适,还要能据文解图。音乐要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不该用的地方坚决不用。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其它方向,偏离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二、分阶段,有效组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是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不一定要每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使用多媒体上课,也不一定要整堂课用课件,可以视需要来定。一般课堂教学中以下三个环节可选择应用多媒体课件。
1、导入新课,应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一个好的开头,就等于这节课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导入,会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想去探究,诱发积极思考,这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至关重要。
2、重难点,应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整体突破
一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就在于它的重难点突破方法。有的通过层层设疑,有的通过讲解比较,有的通过讨论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高中生物中有许多微观世界的结构,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抽象的生物原理。
3、练习,应用多媒体提升容量,强化巩固
这节课的效果如何,最直接的检测手段就是通过练习。传统的教学很难在45分钟内,完成一定题量的练习巩固。因为生物练习题不像数学,题干精炼,却可以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生物题一般都有详细的背景,题干多,如果应用黑板板书是来不及的。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练习,就可以克服不足,它容量大,效率高,还可以分层次设计练习,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确保生物课堂的有效。
三、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是生物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多媒体课件应与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变。如果一节课45分钟,教师一言不发,让课件代替教师讲课,学生面对银屏匆匆而过,就会不知重点,抓不住要领,那么教学也就成了无效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通过富有情趣的语言讲解,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思考,仍要通过板书重难点,使学生能有思考和做笔记的空间。该用实物的,一定要展示实物;该画板画时,就一定要画板画;该动手操作时,就要动手。只有眼观,耳听,手动,脑想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达到有效。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剥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虽然古老,也不精彩,但却非常适合初学者。尤其对于我们农村二级达标校的生源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与速度更接近于老师板书的方式与速度。例如练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时,先讲述了高倍显微镜的特点和使用要点,再板书出操作的关键步骤,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显微镜,最后再用多媒体投放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这样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让学生有条不紊的掌握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要领,体验了实践操作成功感。这比单纯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多媒体课件应与传统的讲述法、板书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无论计算机的功能多么完备,它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其它的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选择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适时适地的与其它教学手段巧妙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它特有的魅力和效果。
那么,如何科学使用多媒体,让高中生物课堂因"多媒体"而有效呢?换句话说,就是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让"多媒体"得到有效的应用呢?对此,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多媒体"课件有效性的初步探索,有一些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选择设计课件内容,是保证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1、注意教材内容对多媒体的适用性
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比如课程知识点简单,概念过程清晰易懂,教学要求又是了解层次的,就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课件,学生自行阅读掌握就行。
2、适宜学生的认识特点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主要对象。从学生认识的角度看,课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学习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认知结构既是学生理解学习的结果,也是影响学生进一步接受新知识的关键因素。教师了解所任班级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就为课堂多媒体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2)课件设计的容量不能太大。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内容过于繁琐,而调控能力又不强,那么教师应有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到发挥,对学生的引导更无从谈起。随着字幕的匆匆闪过,教学就成了课件的播放和结论的展示过程。凡事皆有度,适度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过犹不及。因此,生物多媒体课件要控制教学容量和密度,要以有助于学生接受与内化知识为前提。
(3)课件内容不能太花哨。生物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图片与音乐应严格挑选,要讲究时效,该割舍的就要弃之。选择的图片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图文的有机结合,不仅要能给人感官上的舒适,还要能据文解图。音乐要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不该用的地方坚决不用。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其它方向,偏离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
二、分阶段,有效组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是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不一定要每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使用多媒体上课,也不一定要整堂课用课件,可以视需要来定。一般课堂教学中以下三个环节可选择应用多媒体课件。
1、导入新课,应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一个好的开头,就等于这节课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导入,会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想去探究,诱发积极思考,这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至关重要。
2、重难点,应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整体突破
一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就在于它的重难点突破方法。有的通过层层设疑,有的通过讲解比较,有的通过讨论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高中生物中有许多微观世界的结构,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抽象的生物原理。
3、练习,应用多媒体提升容量,强化巩固
这节课的效果如何,最直接的检测手段就是通过练习。传统的教学很难在45分钟内,完成一定题量的练习巩固。因为生物练习题不像数学,题干精炼,却可以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生物题一般都有详细的背景,题干多,如果应用黑板板书是来不及的。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练习,就可以克服不足,它容量大,效率高,还可以分层次设计练习,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确保生物课堂的有效。
三、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是生物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多媒体课件应与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变。如果一节课45分钟,教师一言不发,让课件代替教师讲课,学生面对银屏匆匆而过,就会不知重点,抓不住要领,那么教学也就成了无效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通过富有情趣的语言讲解,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思考,仍要通过板书重难点,使学生能有思考和做笔记的空间。该用实物的,一定要展示实物;该画板画时,就一定要画板画;该动手操作时,就要动手。只有眼观,耳听,手动,脑想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达到有效。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剥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虽然古老,也不精彩,但却非常适合初学者。尤其对于我们农村二级达标校的生源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与速度更接近于老师板书的方式与速度。例如练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时,先讲述了高倍显微镜的特点和使用要点,再板书出操作的关键步骤,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显微镜,最后再用多媒体投放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这样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让学生有条不紊的掌握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要领,体验了实践操作成功感。这比单纯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多媒体课件应与传统的讲述法、板书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无论计算机的功能多么完备,它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其它的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选择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适时适地的与其它教学手段巧妙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它特有的魅力和效果。
- 【发布时间】2022/6/29 16:08:08
- 【点击频次】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