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学生经常性迟到经常让教师很恼火,经常性迟到也成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造成学生经常性迟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迟到;学校恐惧症;早期教育
教师对待经常性迟到,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孤立地看迟到现象。我们应该考虑到全局,从整体出发,观察学生的整体状态。不可采取孤立态度,也不可急功近利,否则会产生不当的后果。
一、对教师、学校具有畏惧感
这类学生经常性迟到的主要原因是对教师、学校具有恐惧感。他们在大多家长的催促下来到学校,对知识的渴求感较弱。虽然来到了学校,但却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恐惧症。这种学生的表现是惧怕与教师沟通。这类学生和老师对话时,由于紧张,语言表达屡次出现纰漏。他们可能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几乎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或者某位教师曾经伤害过他们等。由于对教师的恐惧,所以产生了经常性迟到的现象。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与其多多沟通交流;并且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认可,使学生获得对自身的自信;同时也要注意分寸尺度,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恐惧,就会按时到校了。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学校恐惧症。学校里可能有他害怕的人和事,受到威胁和欺辱;也可能是学校里没有自己的知心好友,内心觉得孤单,快乐和痛苦都无处分享;也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敢去学校等。当教师询问迟到原因时,这类学生一般会沉默不语。面对这种学生,教师不应该草率地指责他,而应该耐心地询问迟到的原因。让学生感觉到你从内心深处想要帮助他,愿意与他做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忧愁。
很多教师遇到经常迟到的学生,总是非常愤怒,并且对学生做出各种威胁警告:下次再迟到,让家长来见我;迟到对你的期末成绩有影响,不想挂科就别迟到等。或者有的教师会告诉学生,不迟到会有诸多益处和奖励:再努力一点,可以拿到进步奖;不迟到的话,会考虑你做班委等。其实关键做法应该是与学生平等沟通,询问学生迟到原因。针对具体的、真实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只有把具体问题解决了,迟到问题才能解决。
二、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失误
这类学生从开始上学就经常迟到,在幼儿园时期就不能遵守时间观念。家长没有意识到早期教育是学习开始的重要准备,是学生行为习惯和纪律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觉得早期教育并不重要,默许孩子迟到。这类家长并不是有心溺爱孩子,甚至部分家长对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还很严格,他们只是缺乏对迟到的正确认知。家长一旦产生了对迟到的错误认知,孩子自然不会把按时上学放在心上。
教师对这类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开始会觉得莫名其妙,然后会变得委屈。因为在这类学生的潜意识里,迟到是正常的,家长都没有因此责备我,我把其他方面做好就足够了。当教师因为迟到和学生家长反复沟通后,家长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家长开始着急,于是每天开始唠叨,催促,甚至于打骂责罚。但是这类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和对迟到的错误认知,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正。甚至部分学生会对自己的家长产生厌烦心理,会变本加厉地迟到。家长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是不是应该从早期教育开始就对孩子严格要求,培养其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
教师如果遇到这类学生,不防了解一下他的迟到史:他迟到的频率有多大;迟到的时间有多久;以及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常性迟到;家长对此的态度是否默许等。如果确实是因为家长的原因,那就应该和他的家长沟通交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真切地让家长了解迟到的负面作用以及自身教育方法的失误。同时也要劝诫家长做事情不可以太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地使孩子改掉迟到的恶习。这类学生没有了家长的默许,慢慢克服旧习惯,再加上教师持之以恒的约束和鼓励,一定会日见成效。
三、家长的溺爱纵容
这类学生迟到的原因不是因为惧怕学校、老师,也不是因为家长缺乏对迟到的正确认知,而是家长的溺爱纵容。这类家长明明知道迟到的危害,但却对孩子百般溺爱。
首先考虑到学生家中是否有人充当了保护伞的角色:父母,爷爷奶奶都有可能袒护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先协调学生的家庭成员,然后再采取措施,否则,收效甚微。
其次考虑到学生家长是否包办太多。有很多家长从孩子起床开始便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准备衣物、洗漱用品、早饭以及书包。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迟到不会担忧着急,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他觉得这全是家长的事情,家长比我着急,会帮我做好一切,所以我可以任性。这种情况,如果学生迟到,家长问责,迟到的问题就很难解决。只有让学生意识到上学是自己的事情,迟到也应该自己承担后果,他们才会真正抓紧时间,改正恶习。
这类家长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使家长明白学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家长可以使孩子自己设置闹钟,起床洗漱,准备早饭,收拾书包。即使孩子迟到,或者偶尔没时间吃早饭,也不要为此妥协。只有家长不为孩子的事情担忧,他才会自己承担起责任。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孩子不起床,家长不要多次唠叨,提醒不要超过三次,然后径直洗漱上班。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按时上学是我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家长无关,当然也包括迟到后的惩罚。
总的来说,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还要靠家长帮助解决,而要想借家长的“东风”,教师就必须学会指导家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家长针对性的建议。希望教师积极探索,学生经常性迟到将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肖伶俐. 从学生迟到谈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5).
王晓春.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张超群. 迟到的处理有讲究[J]. 教书育人. 2009(34).
朱大群,陈婧,马焕洁. 中学生迟到现象分析与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6).
关键词:迟到;学校恐惧症;早期教育
教师对待经常性迟到,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孤立地看迟到现象。我们应该考虑到全局,从整体出发,观察学生的整体状态。不可采取孤立态度,也不可急功近利,否则会产生不当的后果。
一、对教师、学校具有畏惧感
这类学生经常性迟到的主要原因是对教师、学校具有恐惧感。他们在大多家长的催促下来到学校,对知识的渴求感较弱。虽然来到了学校,但却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恐惧症。这种学生的表现是惧怕与教师沟通。这类学生和老师对话时,由于紧张,语言表达屡次出现纰漏。他们可能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几乎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或者某位教师曾经伤害过他们等。由于对教师的恐惧,所以产生了经常性迟到的现象。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与其多多沟通交流;并且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认可,使学生获得对自身的自信;同时也要注意分寸尺度,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消除了对教师的恐惧,就会按时到校了。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学校恐惧症。学校里可能有他害怕的人和事,受到威胁和欺辱;也可能是学校里没有自己的知心好友,内心觉得孤单,快乐和痛苦都无处分享;也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受到同学的嘲笑,不敢去学校等。当教师询问迟到原因时,这类学生一般会沉默不语。面对这种学生,教师不应该草率地指责他,而应该耐心地询问迟到的原因。让学生感觉到你从内心深处想要帮助他,愿意与他做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忧愁。
很多教师遇到经常迟到的学生,总是非常愤怒,并且对学生做出各种威胁警告:下次再迟到,让家长来见我;迟到对你的期末成绩有影响,不想挂科就别迟到等。或者有的教师会告诉学生,不迟到会有诸多益处和奖励:再努力一点,可以拿到进步奖;不迟到的话,会考虑你做班委等。其实关键做法应该是与学生平等沟通,询问学生迟到原因。针对具体的、真实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只有把具体问题解决了,迟到问题才能解决。
二、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失误
这类学生从开始上学就经常迟到,在幼儿园时期就不能遵守时间观念。家长没有意识到早期教育是学习开始的重要准备,是学生行为习惯和纪律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觉得早期教育并不重要,默许孩子迟到。这类家长并不是有心溺爱孩子,甚至部分家长对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还很严格,他们只是缺乏对迟到的正确认知。家长一旦产生了对迟到的错误认知,孩子自然不会把按时上学放在心上。
教师对这类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他们开始会觉得莫名其妙,然后会变得委屈。因为在这类学生的潜意识里,迟到是正常的,家长都没有因此责备我,我把其他方面做好就足够了。当教师因为迟到和学生家长反复沟通后,家长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家长开始着急,于是每天开始唠叨,催促,甚至于打骂责罚。但是这类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和对迟到的错误认知,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正。甚至部分学生会对自己的家长产生厌烦心理,会变本加厉地迟到。家长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是不是应该从早期教育开始就对孩子严格要求,培养其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
教师如果遇到这类学生,不防了解一下他的迟到史:他迟到的频率有多大;迟到的时间有多久;以及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常性迟到;家长对此的态度是否默许等。如果确实是因为家长的原因,那就应该和他的家长沟通交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真切地让家长了解迟到的负面作用以及自身教育方法的失误。同时也要劝诫家长做事情不可以太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地使孩子改掉迟到的恶习。这类学生没有了家长的默许,慢慢克服旧习惯,再加上教师持之以恒的约束和鼓励,一定会日见成效。
三、家长的溺爱纵容
这类学生迟到的原因不是因为惧怕学校、老师,也不是因为家长缺乏对迟到的正确认知,而是家长的溺爱纵容。这类家长明明知道迟到的危害,但却对孩子百般溺爱。
首先考虑到学生家中是否有人充当了保护伞的角色:父母,爷爷奶奶都有可能袒护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先协调学生的家庭成员,然后再采取措施,否则,收效甚微。
其次考虑到学生家长是否包办太多。有很多家长从孩子起床开始便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准备衣物、洗漱用品、早饭以及书包。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迟到不会担忧着急,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他觉得这全是家长的事情,家长比我着急,会帮我做好一切,所以我可以任性。这种情况,如果学生迟到,家长问责,迟到的问题就很难解决。只有让学生意识到上学是自己的事情,迟到也应该自己承担后果,他们才会真正抓紧时间,改正恶习。
这类家长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使家长明白学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家长可以使孩子自己设置闹钟,起床洗漱,准备早饭,收拾书包。即使孩子迟到,或者偶尔没时间吃早饭,也不要为此妥协。只有家长不为孩子的事情担忧,他才会自己承担起责任。刚开始的时候,如果孩子不起床,家长不要多次唠叨,提醒不要超过三次,然后径直洗漱上班。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按时上学是我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家长无关,当然也包括迟到后的惩罚。
总的来说,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还要靠家长帮助解决,而要想借家长的“东风”,教师就必须学会指导家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家长针对性的建议。希望教师积极探索,学生经常性迟到将不是难题。
参考文献:
肖伶俐. 从学生迟到谈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5).
王晓春.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张超群. 迟到的处理有讲究[J]. 教书育人. 2009(34).
朱大群,陈婧,马焕洁. 中学生迟到现象分析与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6).
- 【发布时间】2022/5/29 14:15:17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