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以我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例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法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本文试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现有的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运用进行修正、补充,试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任务驱动法在我校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 任务驱动 高中信息技术 运用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根据我校实际,在已经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对小组合作现状分析,对已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修正和补充;对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教材及大纲要求编写综合案例。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针对教学实际和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经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校已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如下:
已建立的基础:能够在学习伊始,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小组分划,使每组学生优差搭配,能够较好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同学们也能够自主讨论。
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四人一小组的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给出的问题引导,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没有讨论的必要性,也不能让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全部在讨论,要掌握好小组讨论的时间。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给定5分钟明确讨论时间。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对求十个数中最大数的算法上,小组讨论可给定3分钟,问题为“如果是求10000个数中的最大数”该算法怎么改动,为什么?此时,小组讨论不只会得出一个“改动计数变量值i=9999”的答案,而且还通过讨论对求最大数的算法更清楚,互动和讨论交流不显得没有内容。2.对小组合作学习,在需要涉及到整堂课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任务时,最后的评价环节一定要有小组团体的评价,而不是同以往的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到最后实施评价环节的时候,是对每个同学的个体评价。在整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涉及到某一二综合操作的实例,比如信息处理内容习得完成后,不是马上进入下一章节的内容讲解,可以安排一课时对前面的文字信息处理、图片信息处理等不同的信息处理进行综合案例设计“美丽广元”主题。
案例片断:信息获取——“美丽广元”
师:“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美,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今天活动的主题“家乡美”,同学们也上交了分组情况和初步的研究任务。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在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能“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分析任务,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融入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以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从中培养学生探求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往的教学也是以任务来驱动的,但从学生反馈的课堂情况来看,学生从一开始有兴趣,到最后完成任务结束课堂,为完成任务而上课的现状,并不是我们最初的预期结果。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充分的了解和指导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既而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完善任务创作,做到新情境下的迁移应用。在第2章信息的获取单元中,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教学任务处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美丽广元”、“美丽家乡”主题进行“美”的素材搜索,设计如下:
【案例片段】
师:众所周知,咱们的家乡广元是一个重点旅游城市,家乡在我们人生成长中如同母亲一样重要。咱们广元的旅游景点很多,今天咱们就当一次“导游”,说一说印象中“美丽家乡”最美的地方。
生:聆听,并作简单交流。
师:大家说的很热门,所描绘的各有千秋。俗话说,眼见为实,那么刚刚大家各自列出的景点美不美,咱们用具体资料说说看。
师:向学生展示任务,即向外地的朋友介绍一处你认为的广元最美的景点,包括旅游景点的名称、路线、著名风光(含图片、视频等)、特色小吃等。
生:浏览任务要求,着手完成任务。
师:组织学生交流任务的完成情况。
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师:总结搜索引擎的不同搜索方式、特点和搜索技巧。
生: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任务驱动法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常用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在运用的时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协调和引导作用,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是基于教学设计需要,而不是从教师主观出发为了任务而设置任务,要将教学设计中的练习部分与任务驱动设置的任务区分开来,让理论更科学地服务于实际教学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艺.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1.6
[2] 徐克强 主编.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2
[3] 李艺 钟柏昌. 走进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4] 王吉庆 李宝敏.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1
关键词:小组合作 任务驱动 高中信息技术 运用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根据我校实际,在已经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对小组合作现状分析,对已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修正和补充;对符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教材及大纲要求编写综合案例。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针对教学实际和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经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校已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如下:
已建立的基础:能够在学习伊始,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小组分划,使每组学生优差搭配,能够较好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同学们也能够自主讨论。
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四人一小组的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给出的问题引导,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没有讨论的必要性,也不能让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全部在讨论,要掌握好小组讨论的时间。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给定5分钟明确讨论时间。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对求十个数中最大数的算法上,小组讨论可给定3分钟,问题为“如果是求10000个数中的最大数”该算法怎么改动,为什么?此时,小组讨论不只会得出一个“改动计数变量值i=9999”的答案,而且还通过讨论对求最大数的算法更清楚,互动和讨论交流不显得没有内容。2.对小组合作学习,在需要涉及到整堂课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任务时,最后的评价环节一定要有小组团体的评价,而不是同以往的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到最后实施评价环节的时候,是对每个同学的个体评价。在整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涉及到某一二综合操作的实例,比如信息处理内容习得完成后,不是马上进入下一章节的内容讲解,可以安排一课时对前面的文字信息处理、图片信息处理等不同的信息处理进行综合案例设计“美丽广元”主题。
案例片断:信息获取——“美丽广元”
师:“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美,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今天活动的主题“家乡美”,同学们也上交了分组情况和初步的研究任务。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在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能“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分析任务,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融入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以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从中培养学生探求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往的教学也是以任务来驱动的,但从学生反馈的课堂情况来看,学生从一开始有兴趣,到最后完成任务结束课堂,为完成任务而上课的现状,并不是我们最初的预期结果。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充分的了解和指导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既而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完善任务创作,做到新情境下的迁移应用。在第2章信息的获取单元中,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教学任务处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美丽广元”、“美丽家乡”主题进行“美”的素材搜索,设计如下:
【案例片段】
师:众所周知,咱们的家乡广元是一个重点旅游城市,家乡在我们人生成长中如同母亲一样重要。咱们广元的旅游景点很多,今天咱们就当一次“导游”,说一说印象中“美丽家乡”最美的地方。
生:聆听,并作简单交流。
师:大家说的很热门,所描绘的各有千秋。俗话说,眼见为实,那么刚刚大家各自列出的景点美不美,咱们用具体资料说说看。
师:向学生展示任务,即向外地的朋友介绍一处你认为的广元最美的景点,包括旅游景点的名称、路线、著名风光(含图片、视频等)、特色小吃等。
生:浏览任务要求,着手完成任务。
师:组织学生交流任务的完成情况。
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师:总结搜索引擎的不同搜索方式、特点和搜索技巧。
生: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任务驱动法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常用到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在运用的时候,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协调和引导作用,任务驱动法的使用是基于教学设计需要,而不是从教师主观出发为了任务而设置任务,要将教学设计中的练习部分与任务驱动设置的任务区分开来,让理论更科学地服务于实际教学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艺.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1.6
[2] 徐克强 主编.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2
[3] 李艺 钟柏昌. 走进课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4] 王吉庆 李宝敏. 信息技术课程导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1
- 【发布时间】2022/5/29 14:07:37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