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文明礼仪教育应融入班级管理之中

 

【作者】 杨朝南

【机构】 樵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明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讲文明、懂礼貌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更是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老师应高度重视,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行为养成习惯。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讲礼貌,对文明礼仪认识模糊不清,导致了他们在行为上的不文明。要培养他们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是我们学校当前教育的工作重点。因此,我认为应该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之中。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到今都不能离开礼仪,文明礼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文明礼仪教育是育人的关键,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
  在如今的改革洪流中,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子女的减少,孩子更加被社会、家庭所关注。由于家庭惯养孩子,逐步让他们养成了依赖、任性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一一呈现在他们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学校礼仪教育观念性不强。
  现在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方法简单,总认为自己高于别人,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如今的教育改革,师生是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问候。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应有好的言行举止去要求学生尊重别人,礼貌待人,这是我们应有的职责。
  2、家庭教育助长孩子不文明行为。
  农村绝大多数家庭对自己的孩子过分的娇惯,助长了小孩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缺少了与人和睦相处的行为准绳,如:自己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不知为什么要道歉,说对不起,需别人帮忙为什么要说请……在他们的心目中根本不存在礼貌。
  3、社会各方面的原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当你坐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些年轻人旁若无人地坐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根本没有主动让座;当你走在大街上,总会看到有人随地扔垃圾,吐痰;在写有“禁止喧哗”的公共场合总有人大声地高谈阔论。作为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中的孩子们,看到了以上的一幕一幕,将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三、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
  1、营造育人环境氛围。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对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中的班级管理,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学校班级中开辟文明礼仪宣传板块,悬挂、张贴文明礼仪宣传标语,让人人知文明,个个行礼仪,形成“全员发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从简单的行为规范做起。
  礼仪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礼仪教育要从简单的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老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对他们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在班级管理中,注视细节,注重点滴积累,持之以恒。如: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一举一动全靠我们的老师去说教,耐心指导。
  3、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要树立礼仪规范的典型,积极为他们树立榜样。首先,教师是对学生行为影响至深至重的人物。要积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在班级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队活动,评选出文明礼仪标兵,为其他同学做出榜样。第三,还应从多渠道,多场合去培养训练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明礼仪素质。
  4、在活动中生成体验 。
  文明礼仪是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不单课堂教学要渗透礼仪教育,还要寓礼仪教育于常规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们互相影响、熏陶,同时要针对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儿童特征去寻求素材,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趣味的活动中,使他们从中受到礼仪教育。
  5、家庭礼仪教育的支撑力量。
  “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其性格习惯等也不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应该担当起指导家庭养成教育的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思想 让家长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感化学生,为学生作出榜样。
  • 【发布时间】2022/5/1 22:06:19
  • 【点击频次】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