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之我见

 

【作者】 李菊华

【机构】 陵江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积30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诸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才能大力提升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升入高级学校或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充分使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能使学生从被动的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愿望,使阅读成为自觉的行为。看电影时,你可能很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另一想象的世界里翱翔。的确,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老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同时阅读还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根本和前提。
  确定和新课标精神相宜的阅读教学方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形成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因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他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虽然语文教师们都有强化阅读教学的意识,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课文进行“抽筋扒骨”式的“理性”分析,七嘴八舌、热闹非凡的师生问答,或大量机械的练习等现象,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根本——多诵读、多感悟、多积累。当然,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也不是没有必要,只是不要太过琐碎和程式化。无论是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还是对阅读方法的介绍,都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其阅读能力的形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在大量具体的阅读实践中通过诵读和感悟自然习得。
  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调”。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另外,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也主要是靠读,而不是靠参考书,那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对于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所学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加深、难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就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这时,默读只能粗略提取信息;而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由此看来,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指导学生初读:采取自由朗读的形式,力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与成语圈画出来。能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好字词,当堂消化吸收。
  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钥匙”。“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要教会学生运用求异质疑法、发散质疑法、添加质疑法等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挖掘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通常运用的阅读方法有: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考查和理解。批注法。在阅读中,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做好阅读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好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力的好办法。做读书笔记一般有下列几种方式:簿本式,即用笔记本、活页本、曰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段、重要段落等,然后再注明文章标题,作者及出处等。剪贴式,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把有用的文章帖在制定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卡片式,购买或自制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札记式,即记录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想或对文章予以联想、评论。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有兴趣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后,要提升阅读能力,使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还得有阅读数量作保证。所以必须加大阅读数量,拓宽阅读面。除了阅读课文以后,还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现在课本里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老师可以把课文的整个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激起他们了解整个故事的欲望,以便他们课后去读完整部书。每周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学生时期,学生的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还可丰富语言积累,陶冶情操,培养爱美情趣,老师还可在班上举行古诗文朗诵,背诵比赛,激发他们背的欲望。教师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有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扎实的阅读技能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 【发布时间】2022/5/1 22:04:21
  • 【点击频次】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