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智障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智障学生对阅读不大感兴趣,更谈不上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从中养成阅读能力和习惯。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激发智障学生阅读兴趣,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激励他们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智障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游戏活动激兴趣
智障学生的心理年龄滞后,喜爱玩耍是他们的天性,阅读学习寓阅读学习于游戏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培养智障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我经常采用“找一找”、“猜一猜”、“比一比”的游戏活动进行阅读教学。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如在阅读《鸽子捡到热狗》这个故事时,我首先告诉学生:“这只小鸽子躲在书里和我们玩捉迷藏,请你们把它找出来。”在讲《公鸡和狐狸》故事时,我就问学生:“公鸡有没有帮狐狸把绳子弄断呢?请你们猜一猜。然后翻开书找一找就知道了。”“有个老爷爷一会儿把大衣裹的紧紧的,一会儿又把大衣脱掉,这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书中把他找出来。”不知不觉中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阅读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练习诵读品真情
俗话说“语文是读出来的。”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朗诵之所以为学生所喜爱,是因为它寓教于乐,快乐学习。(1)大声诵读。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朗读一些朗朗上口的读物对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莫大的益处。我选择了一些儿歌、顺口溜以及一些短小的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大声阅读,和他们一起大声朗读。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有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流畅度。(2)有感情的诵读。例如,在阅读《搭石》一文时,让智障学生通过读来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一读通课文;二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老人默默无闻的付出;三仔细品味句子,智障学生找到了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句子,人们之间在过搭石时相互谦让。从中体会到了人们友好相处、尊老爱老的品德。
3.讲述故事有兴致
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文学形式,智障学生在阅读时也常常喜欢看一些故事类的文章。因此,在阅读中,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阅读的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讲给给班上同学听,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例如,小军在阅读《巨人的花园》后,以讲故事的形式对花园进行描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孩子们都喜欢到这里来玩耍,有的捉迷藏,有的荡秋千,玩得真开心啊!其余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起来了,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篇文章。
4、角色扮演现情景
在教学中,学生边读课文边表演,可以舒展身心,调节精神。每当让他们在座位上朗诵表演时,个个兴奋异常,即使表演动作笨拙,也无不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满足感。
例如,在学习《白鹅》一文时,在读到描写白鹅的步态时,让学生利用横线、圆圈、重点号,把句子画下来。让学生想象白鹅的动作,首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鹅和鸭,模仿不同的步态,从而理解词语“步调从容”和“大模大样”的意思,充分感受白鹅高傲的形象。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亲身实践好滋味
我经常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学习,走进现实生活中。让学生阅读商店超市货物上的标签,路边的指示牌、招牌、饭店的菜单、社区的通知、生活安全警示语、药品说明书等,增强文字阅读的实用性,学生非常感兴趣。还指导学生制作有价值、知识性强的读书卡片,他们制作的读书卡,可谓是形式多样,有动物形、植物形、水果形、人物形等,为了卡片的精美,还在读书卡上绘上了精美的图画;还有的更是根据所读书籍的内容独出心裁地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读书卡。这一张张小小的读书卡凝聚了学生们无数的心血,饱含了他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6、竞赛评比添动力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能使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唤起他们展示自己的欲望,并及时作出评价,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竞争意识。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将这十位“读书之星”的照片张贴在班刊上,并在照片下面附上他们各自的读书感言……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7、巧用媒体增趣味
学生阅读活动指导中,我给作品配上与作品相通的音乐、画面,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以优美的旋律、图画创设美妙的情境,渲染气氛,让他们在乐趣融融的气氛中,更容易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境。
如朗诵《溪水、泉水》这首短诗时,就配上优美舒缓的钢琴曲,屏幕上适时打出孩子在郊野游玩、清清的泉水在不停地流淌着的幻灯片,让一名学生诵读:泉水,泉水,你要流到哪里去?让全班同学诵读:我要流进小溪里”再用同样的方法朗读表演后两组问答句。这样反复朗读表演,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让每个盲孩子仿佛置于美妙的大自然之中。
8、榜样引路创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智障学生模仿性较强。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行为前,不失时机地通过榜样示范,去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还在教室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还对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树立学生榜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们就和学生一起就看书,和他们交流,每一次时间虽不长,但都是在培养他的读书的爱好。
1、游戏活动激兴趣
智障学生的心理年龄滞后,喜爱玩耍是他们的天性,阅读学习寓阅读学习于游戏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培养智障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我经常采用“找一找”、“猜一猜”、“比一比”的游戏活动进行阅读教学。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如在阅读《鸽子捡到热狗》这个故事时,我首先告诉学生:“这只小鸽子躲在书里和我们玩捉迷藏,请你们把它找出来。”在讲《公鸡和狐狸》故事时,我就问学生:“公鸡有没有帮狐狸把绳子弄断呢?请你们猜一猜。然后翻开书找一找就知道了。”“有个老爷爷一会儿把大衣裹的紧紧的,一会儿又把大衣脱掉,这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书中把他找出来。”不知不觉中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了阅读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练习诵读品真情
俗话说“语文是读出来的。”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朗诵之所以为学生所喜爱,是因为它寓教于乐,快乐学习。(1)大声诵读。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朗读一些朗朗上口的读物对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莫大的益处。我选择了一些儿歌、顺口溜以及一些短小的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大声阅读,和他们一起大声朗读。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有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流畅度。(2)有感情的诵读。例如,在阅读《搭石》一文时,让智障学生通过读来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一读通课文;二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老人默默无闻的付出;三仔细品味句子,智障学生找到了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句子,人们之间在过搭石时相互谦让。从中体会到了人们友好相处、尊老爱老的品德。
3.讲述故事有兴致
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文学形式,智障学生在阅读时也常常喜欢看一些故事类的文章。因此,在阅读中,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阅读的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讲给给班上同学听,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例如,小军在阅读《巨人的花园》后,以讲故事的形式对花园进行描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孩子们都喜欢到这里来玩耍,有的捉迷藏,有的荡秋千,玩得真开心啊!其余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吊起来了,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这篇文章。
4、角色扮演现情景
在教学中,学生边读课文边表演,可以舒展身心,调节精神。每当让他们在座位上朗诵表演时,个个兴奋异常,即使表演动作笨拙,也无不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满足感。
例如,在学习《白鹅》一文时,在读到描写白鹅的步态时,让学生利用横线、圆圈、重点号,把句子画下来。让学生想象白鹅的动作,首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鹅和鸭,模仿不同的步态,从而理解词语“步调从容”和“大模大样”的意思,充分感受白鹅高傲的形象。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5、亲身实践好滋味
我经常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学习,走进现实生活中。让学生阅读商店超市货物上的标签,路边的指示牌、招牌、饭店的菜单、社区的通知、生活安全警示语、药品说明书等,增强文字阅读的实用性,学生非常感兴趣。还指导学生制作有价值、知识性强的读书卡片,他们制作的读书卡,可谓是形式多样,有动物形、植物形、水果形、人物形等,为了卡片的精美,还在读书卡上绘上了精美的图画;还有的更是根据所读书籍的内容独出心裁地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读书卡。这一张张小小的读书卡凝聚了学生们无数的心血,饱含了他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6、竞赛评比添动力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能使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唤起他们展示自己的欲望,并及时作出评价,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竞争意识。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将这十位“读书之星”的照片张贴在班刊上,并在照片下面附上他们各自的读书感言……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7、巧用媒体增趣味
学生阅读活动指导中,我给作品配上与作品相通的音乐、画面,把音乐与文学结合起来,以优美的旋律、图画创设美妙的情境,渲染气氛,让他们在乐趣融融的气氛中,更容易进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境。
如朗诵《溪水、泉水》这首短诗时,就配上优美舒缓的钢琴曲,屏幕上适时打出孩子在郊野游玩、清清的泉水在不停地流淌着的幻灯片,让一名学生诵读:泉水,泉水,你要流到哪里去?让全班同学诵读:我要流进小溪里”再用同样的方法朗读表演后两组问答句。这样反复朗读表演,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让每个盲孩子仿佛置于美妙的大自然之中。
8、榜样引路创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智障学生模仿性较强。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行为前,不失时机地通过榜样示范,去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还在教室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还对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树立学生榜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们就和学生一起就看书,和他们交流,每一次时间虽不长,但都是在培养他的读书的爱好。
- 【发布时间】2022/5/1 21:59:53
- 【点击频次】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