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 ;
【正文】从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无论是“五爱”情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还是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学校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其实现在的语文课本,每册书都有一个单元是有关德育教育的课文,它有明显的德育目标,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或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或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等。在这些课文中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宇、词、句的含义的同时,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另外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室内及走廊的壁上,张贴或悬挂伟人、英雄人物等画像,建立先进人物事迹橱窗,学校中优秀的学生事迹,还可以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当天的好人好事,让这身边的榜样发挥作用。这些用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和优秀学生的典型教育影响学生,鼓励学生自觉运用榜样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入学教育、少先队大队活动、班会等活动,对学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活动中受到感染、熏陶。
三、培养学生德育的关键措施。
1、从身边典型出发,了解不良的道德品质,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在学校,这时需要把身边出现的不良现象作为典型,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好的,对不良现象加以批评,防止以后发生。如学生在交友上遇到的问题,也存在不良现象。我就接触过这样的学生:一个学生家里经济条件还好,但是学习成绩不好,身边也没有几个朋友,为了博取同学的欢心,他经常从家里带好多吃的东西,分给他身边的“朋友”。久而久之,他身边的“朋友”多了,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家出了事故,不再像从前那样买东西给身边所谓的“朋友”吃了。按常理说,那些朋友应该帮助他、关心他,可是他不但得不到“朋友”的安慰,那些“朋友”还敬而远之。面对这样的事情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可以开展以“友谊无价”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得出真正友谊的真谛。也可以和学生谈心,正面说理、疏导。
2、模拟社会生活现象,了解不良的道德品质,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是社会上的人,他们最终都要融入社会,所以培养学生德育的关键措施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如面对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这时就需要老师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实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3、建立健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在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中有着突出表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或进行这方面探讨与研究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以充分调动这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不重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不按照学校意图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德育或散播一些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发挥言论的教职工,追究其相应责任,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造良好的条件。最后,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小学能够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等方面的需要给予大力支持,从物质上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俗话说的好“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学校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其实现在的语文课本,每册书都有一个单元是有关德育教育的课文,它有明显的德育目标,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或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或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等。在这些课文中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宇、词、句的含义的同时,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另外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室内及走廊的壁上,张贴或悬挂伟人、英雄人物等画像,建立先进人物事迹橱窗,学校中优秀的学生事迹,还可以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当天的好人好事,让这身边的榜样发挥作用。这些用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和优秀学生的典型教育影响学生,鼓励学生自觉运用榜样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升国旗唱国歌、入学教育、少先队大队活动、班会等活动,对学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活动中受到感染、熏陶。
三、培养学生德育的关键措施。
1、从身边典型出发,了解不良的道德品质,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在学校,这时需要把身边出现的不良现象作为典型,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好的,对不良现象加以批评,防止以后发生。如学生在交友上遇到的问题,也存在不良现象。我就接触过这样的学生:一个学生家里经济条件还好,但是学习成绩不好,身边也没有几个朋友,为了博取同学的欢心,他经常从家里带好多吃的东西,分给他身边的“朋友”。久而久之,他身边的“朋友”多了,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家出了事故,不再像从前那样买东西给身边所谓的“朋友”吃了。按常理说,那些朋友应该帮助他、关心他,可是他不但得不到“朋友”的安慰,那些“朋友”还敬而远之。面对这样的事情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可以开展以“友谊无价”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得出真正友谊的真谛。也可以和学生谈心,正面说理、疏导。
2、模拟社会生活现象,了解不良的道德品质,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是社会上的人,他们最终都要融入社会,所以培养学生德育的关键措施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如面对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这时就需要老师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实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3、建立健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在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中有着突出表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或进行这方面探讨与研究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以充分调动这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不重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不按照学校意图利用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德育或散播一些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发挥言论的教职工,追究其相应责任,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造良好的条件。最后,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小学能够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等方面的需要给予大力支持,从物质上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正如俗话说的好“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2/3/30 9:03:39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