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作者】 秦旭日 王潇南

【机构】 龙口学校 新港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一个主题,如何搞好素质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笔者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搞好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即使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比较充分的今天,实验的作用也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下面就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搞好素质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1. 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化学科学素质
  1.1 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内部动力。赞可夫说:“要从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学习。”只有当知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诱力时,学生才乐于去学、去思考、去创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应结合实际,发挥本学科优势,有意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愿望。其中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对学生来说无疑将是喜爱化学的一种催化剂。例如:在绪言课上我补充了趣味实验“喷雾成字”。当同学们看到我在讲台上魔术般地贬黜“努力学好化学”六个鲜红的大字时,顿觉化学的神奇,学习化学的兴趣油然而生。
  1.2 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人们全面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的、精细的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基点。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实验时要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的观察,既要全面观察,又要分清主次。例如:在H2还原CuO的实验中,观察(1)仪器和装置;(2)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3)加热过程中物质颜色的变化,试管内壁的现象。但重点是观察CuO的变化,从而为讲化学变化这一概念打好基础,这样的观察是有意识的,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会逐步提高。
  1.3 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关键就是从观察到现象去启迪学生的思维,分析探究其本质,是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当同学们眼花缭乱地看着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时,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这时我因势利导,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1.4 实验能力的培养。
  (1)培养实验能力。初学化学,教师应通过演示实验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得到多次练习,这一阶段教师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最后达到学生能进行熟练、规范操作。
  (2)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教材中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之后,可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新教材就是这样处理的。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出设计实验要求,例如:复习混合物的分离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已知一包固体NaCl样品中混有少量的Na2SO4,试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将Na2SO4除去并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开始我有意提出这样一个错误方案:先将NaCl样品溶解配制成溶液,再向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然后过滤、蒸发,得到纯净固体NaCl。让学生讨论提出疑问:这是样品中又混入新杂质BaCl2。在充分讨论后,有同学提出在加入BaCl2之后再向溶液中加过量的Na2CO3,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至不产生气泡为止。这样师生在一种愉快的气氛中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复习“酸碱盐溶液的鉴别”时,我采用边复习边实验的方法,现举其中一个题目:实验桌上有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分别是CuSO4、FeCl3、MgSO4、NaOH、NaCl,不用其它试剂,把它们鉴别出来。当学生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时,在兴奋之余,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 借助实验加强思想和身心教育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每次的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是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辨认唯物主义的教育,但结合不同的实验,思想教育可有所侧重。
  2.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演示实验,通过教师从容不迫、紧张有序的示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遇事冷静的心理状态;通过学生上台操作,进行勇气和胆量的训练,实验的失败,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念,是很好的挫折教育;实验的成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学习将更加勤奋努力,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3. 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提高学生素质
  3.1 创设条件,增加演示实验的数量和增强演示效果。例如:在讲到“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时,我补充了Mg+H2SO4→反应非常剧烈;Cu+H2SO4→不反应,同学们一看就知道有的金属比较活泼,有的不如铁。
  3.2 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例如:学了盐酸可以除掉壶中的水垢后,可让学生思考用生活中的什么代替盐酸,当引导学生可用食醋代替盐酸除去壶中少量的水垢的结论时,立即布置回家做家庭小实验的任务。第二天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家中水壶中的水垢被除掉时,那种喜悦将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3.3 增做探究性实验,培养创新精神。化学实验为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通过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讲完溶液的导电性后,有同学问:“导电时,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向电极A,又丛电极B流回正极,期间电子是否通过溶液?定向移动的离子有无起作用,这一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空洞的讲解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于是下节课我给他们做了“CuCl2溶液的导电性”的演示实验,并在黑板上画出了电路图,接着师生一起讨论,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我从溶液中拿出电极A,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上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接着脱口而出“铜!”,这时我趁热打铁,上面的问题便迎刃而解。实践证明,探索性实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手段,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同时,他们的各种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22/3/30 8:56:21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