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生物四环节学习法

 

【作者】 郭福元

【机构】 舜王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论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揭示目标,提出问题
  1、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所涉及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学重点、难点,能反映教材和大纲对教学的要求。
  2、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学什么,探究什么?必须明确,指明学习的方向,就能使得学生有条不紊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在四环教学法中第一个环节,揭示目标,提出问题,我认为向学生展示自学提纲是顺理成章的第一步,针对本节内容,向学生展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是根据教材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拟定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是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即使提出不恰当的问题甚至荒唐或错误的问题,但只要提出问题,就证明他们动过一番脑筋,是其独立思考的结果。这种源于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再经过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解决而收到的效果,是传统教学中依靠教师的反复强调,三令五申,学生不假思索所无与伦比的。
  2、这一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环节,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本环节搞得好,就能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搞得不好就成“一锅粥”,这使我想起洋思中学,他们老老实实的做学问,杜郎口中学,他们轰轰烈烈的做学问,为人们所称道。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就两个字:“管理”,对学生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内功,是真功夫,十年磨一剑,这磨剑的过程就是严格管理的过程。只有管得严,管得好,管得科学,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习惯,才有成效,有发展。学习小组的管理非常重要,小组成员分工不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齐心协力,积极地根据提纲及教师要求自主学习。为小组自主学习提供学习材料:例如《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教学,准备好桃花、白菜花,解剖花所需用具:镊子,刀片,放大镜。受精过程挂图,雌蕊模式图。学生取一朵桃花,对照图,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仔细观察雌蕊和雄蕊的结构特点。用镊子夹开一个花药,用放大镜观察花药里的花粉。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面的胚珠。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介绍花的结构。学生通过解剖、观察、讨论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通过观察实物和挂图,知道子房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通过挂图了解受精的过程及果实形成的过程。学生讨论,阅读了解玉米果穗缺粒,向日葵的籽粒常有空瘪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这一环节,教师巡回个别指导。最后由小组发言人对自学提纲进行答复。其他小组发言人可进行修改、补充,能够实现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也兵教兵。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能不易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通过课件展示学生才能接受等。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会提出一些生成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一个西瓜里面有许多种子?这样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三、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挂图、信息技术进行解难释疑,典型讲解,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观察。借此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根据学生提出一些新问题,疑难问题进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例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比较抽象,难懂仅由学生探究不易解决问题。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了,我采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受精作用如何完成的?胚珠如何形成种子,果实怎样由子房发育成的?本节的中心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就实现了。回扣教学目标和中心问题,由学生概述本节所学的知识点,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形成本节内容整体印象。然后就可以进行巩固问题,提升应用了。
  四、巩固问题,提升应用
  生物课的任务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学到什么;学到多少上,更重要的发挥生物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应用实践能力。
  本环节可设计填空题、问答题、分析题。目的是通过训练:1、巩固本节所学的基础知识。2、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生产生活实际。3、对生成问题进行解答。
  例如通过对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认识到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花;护花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四环教学法,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
  • 【发布时间】2022/2/28 10:02:44
  • 【点击频次】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