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 何 兵

【机构】 翠屏区农业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艺术是教师熟练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的一种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娱乐性、创造性等特点。它们既彼此相互联系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作为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沃土,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生活、情感、道德、人格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是师生之间激情与激情的碰撞。课堂教学要体现课改新理念,打破传统的纯封闭式课堂教学,扭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课堂的时空,开放教学的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课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搞实验,教学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问题或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教学中老师要关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为学生活动提供实质的内容。
  一、利用课前十分钟,把学生导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预备铃响过,给学生放一两首熟悉的英语歌曲或让学生合唱一两首英语歌,用音乐的旋律,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也使学生的潜意识在歌曲的引导下逐步进入英语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1、“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不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 ”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你瞧,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2、“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
  三、增加提问,挖掘好奇。
  小学生有好说、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学生对问题的好奇,会提出各种奇怪的问题,好学善问,这是治学的经验之谈,也是一种美德。许多学者和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的知识渊博,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问”出来的。周总理有句名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董必武在学习上经常告诫自己,不能“一得则予令”,而应学习清代著名学者戴震“遇难问师,寻根究底”的精神,我们的教师不仅在学习上要虚心好问,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特别爱护,支持,鼓励学生“发问”,“发问”是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的表现,这种“发问”的精神是极其可贵的,应给予支持与鼓励,可是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发问”却表现出不耐烦,这显然是不对的。保护学生们的好奇心的决窍,首先是老师要有童心,要换位思考,有些老师对学生们的好奇心不能理解,甚至不耐烦,大多是因为学生们问的问题,我们老师早就知道了,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没有什么可问的。
  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中学生年龄小,感知事物比较直观,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针对这种特点,除经常变换方式外,还需动用及变换教具,调剂学生的兴奋点。因此教师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例如光学投影仪不仅起到小黑板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彩色卡片,插图等丰富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情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教学录像能做到图文生色并茂,字幕与动画的巧妙运用,使音形义有机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电脑更是融声音 画面 动作 知识于一体,更深层次地加深学生的感知。这些手段有机配合形、光、声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就会使呆板,紧张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泼。
  五、运用好教师的身体语言表达艺术。 
  教师的身体语言表达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言语因素进行的教学表达活动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语言表达的重要补充形式。 
  教师的身体语言表达艺术具有传递信息和美化教师形象的功能。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利用身体语言传递方式,则能在总体上加强教学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形象性和科学性,加深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刺激,从而促进他们对教师传递信息的深刻理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时候,一个眼神、表情或者一个手势等无声语言能充分反映出教师的气质和人格,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心目之中。
  教师的面部表情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地方。板着面孔的老师,会令学生感觉压抑、恐慌。温和可亲的教师,却又会有神奇的教育功能。有人说教师的微笑是阳光可以温暖学生冰冻的心灵;教师的微笑是春风,可以催开学生心灵的蓓蕾;教师的微笑是栈桥,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教师的微笑是天使,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所以教师要学会恰当地利用面部表情,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教学的双向交流中,学生的眼神常常起到了反馈信息的作用,而教师的目光则起到了调节信号的作用。一个善于运用目光语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眼神来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能够给学生以无言的激励对于做小动作的学生,教师可投射以严肃的目光注视他,以示制止。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用信任的眼神期待他鼓励他。
  课堂教学的艺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造出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激发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运用有效的科学方法,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 【发布时间】2022/2/28 10:01:59
  • 【点击频次】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