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创新习作评价中提高写作能力探究

 

【作者】 宋振广

【机构】 东莞市石龙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教师改革旧的评价方法,采取激励评价,释放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运用欣赏评价,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强化量化激励,充许学生多次修改,教师再评价,让学生扬起写作自信的风帆,乘风破浪,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欣赏   量化   激励    评价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指出:“评价不再只是考试、分数和名次,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更重要的是为改进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尽管小学生的能力、水平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在习作中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和赞赏。我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改变过去对习作古板、单一、教条、生硬的评价方式,运用激励、灵活和表扬的方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让他们获得成功的的喜悦,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 
  一、激励评价,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小学生初步学习习作时,写出的习作多数是半成品,不是写错字,用错词,句子不通顺,就是表达的意思不清楚,这是很正常的。尽管如此,他们完成习作后,都有大功告成的愉悦,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但是,如果教师认为这是一篇拙作,横加指责,那么学生的习作兴趣将会消失殆尽。为此,教师在评价时,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那些习作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善于用放大镜去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如对作习作中用好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甚至一些近乎荒唐的语句都不可轻易否定,在批改时用红笔划出来,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科学地进行评价,尽可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成功的喜悦,在习作簿上写上激励性的评语,并在习作评讲时有意大力渲染,将学生写得好的篇或者字词句进行朗读,在评价时向学生说明这个语句如何用得好,写得生动,让他感到老师没有因为自己的习作写得不够好而放弃,我的习作还有优点,还有写得好的地方,让学生感到我还行,激励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
  在一次《妈妈谢谢你》习作评讲课上,在习作选材中有的学生写“父母平时怎样关心我”,有的学生写“我生病了父母怎样照顾”,有的学生写我“生日时父母是怎么为他庆祝”等,但是有位平时写作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小明,他的选材很特别,他写的事例大意是:“继母对自己非常严格,有一次,她上班前告诉我说:“小强,期末就要考试了,你吃完早餐后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回来拿给我检查。”“我说好。”于是我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电视,我想,这几题的作业一会儿就做完。于是,我越看越入迷,忘记了做作业。突然,我听到大门的响声,肯定是妈妈回来了,于是我马上回房间做作业。“强儿,拿作业给我检查。”我不好意思走到他面前,我——没——有——做”。我想,一定被妈妈批评。可是,她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叫我拿作业出来教我做,当我遇到难题时,她耐心辅导我,做完作业后,她笑着说:“做人一定说到做到,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你的学习也是一样。”小明非常感激,深深印在心里,后来他把这件写成一篇习作,做到语句通顺,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写出继母对他学习的关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感激之情。我在习作评讲时,表扬了这位同学注意平时的观察,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有独创思维,写得生动真实,有感而发。得到老师的肯定,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赞赏,他脸上露出了微笑。
  由于小明习作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以后,认真阅读课外书,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天坚持阅读课外书,由过去“怕习作”变成“喜欢习作”,由要我写习作变成“我自己要写习作”,由于做到持之以恒,他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班上一位习作优秀的学生。事实说明,学生的习作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老师的激励,作为一个学生来说是最渴望、也是最幸福的,也是成为最有动力,这一切是都源于老师对他们真诚的激励,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成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
  二、欣赏评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动力
  欣赏评价不光是老师对学生习作给予的赏识激励,它最大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孩子能行,承认差异,允许错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给以欣赏。”如果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个被人赏识的机会,营造一个成功的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很大的帮助。如班上有位习作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小张,平时不喜欢习作。为了帮助他提高写作水平,在一次指导学生写《第一次做煎鸡蛋》习作时,我在全班作指导后,当学生开始写习作时,他还不知如何去写时,满是愁眉苦脸,我有意耐心辅导他,指导他怎样去描写。在批改习作时,我有意与他面对面批改,指出他不足之处,鼓励他修改,我再为他批改,经过多次的修改,她终于写出一篇好的习作。在评讲时,我有意将他习作中写得最精彩的一段在班上进行宣读。
   【原文】 炒鸡蛋开始了。我先打着火,把花生油倒到油锅里,等油热了之后,我拿起鸡蛋在锅旁边一碰,两个母指马上轻快将鸡蛋壳分开,将鸡蛋糊倒入锅里,“哗啦”的一声响,鸡蛋糊上面变成金黄色的,还冒起一个个小泡泡,过了一会儿,我又将它翻过来,大约又过了二至三分钟,我往锅里散了一小把盐,发出一阵阵的香味,就熟了,我把他铲出了锅放在盘子里。看着那金灿灿、油光光的炒鸡蛋,香喷喷的,真香啊!于是,我把炒鸡蛋端到桌上时,妈妈笑着对我说:“女儿,你真了起,自己会做菜了。”当我听到妈妈的赞赏,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觉得格外自豪。
  当我读完之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说,同学们听后,一定有很多感想,也有不同的观点,也有不同的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欣赏感言。
  生1:小张同学你写的习作描写得很精彩,把第一次怎样煎鸡蛋的过程写得很详细,从打火——把放鸡放到锅里煎熟——再到品尝,每一个环节都写得很具体,很值得我学习。
  生2:小张的写作思路很清楚,将煎鸡蛋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出来,而且用词很准确,你真棒!以后请你多多指教。
  师:同学们对小母小东同学的评价很中肯,我认为小张同学在描写煎鸡蛋这段写得很好,能从煎鸡蛋的动作和鸡蛋的颜色和味道进行描写,生动细致,很值得我学习。
  生3:老师,我觉得小张同学的习作写得不错,但是,我认为他描写煎鸡蛋的动作词顺序不当,应把“要锅里倒上花生油”应改为“把花生油倒到锅里”,这样表达更通顺。
        生4;小张,你的习作写得精彩!不愧是我班的“小作家”,真诚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得到别人欣赏,是我们每一个人最本质的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批出:“实施评价,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为此,我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转为师生相互赏识的评价,把赏识评价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学会赏识别人习作中的优点,发现别人习作的不足,在赏识评价中提升自我,在赏识中超越自我,在赏识中提高写作水平。如上面当教师读完小张习作后,不是马上进行赏识评价,而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生1的赏识评价是:小张同学你写的习作描写得很精彩,把第一次怎样煎鸡蛋的过程写得很详细,从打火——把放鸡放到锅里煎熟——再到品尝,每一个环节都写得很具体,很值得我学习。但是,也有学生在赏识中提出不足,如生4的欣赏:“小张,你的习作写得精彩!不愧是我班的“小作家”,真诚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由此可见,让学生参加到欣赏和评价中,有的学生对习作赏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听后,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习作成功的快乐,对习作中的点,坚持原则,指出不足,只有这样的赏识评价,才能感受习作被人赏识的快乐,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成功的喜悦。正如心理学家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成功的能力。”
  三、量化激励,激励学生扬起写作自信的风帆
  过去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都是在学生习作薄上写上分数,或者写好中差,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说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就是对学生习作的一种肯定和接纳,更是一种激励和赏识的作用,因为学生最想得到是教师对给予他最好的评价,这种评价应是激励的,为此,我采取“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评价原则,“保底”就是要以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为标准,根据本单元的习作教学要求,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给予优秀等次。“不封顶”就是没有规定的分数,并且可以根据要求进行修改,取得更好的分数。为此制订《习作加分评价标准》如下:(1)超出规定字数50字, 增加5分;(2) 超出规定字数100字,增加10分;(3) 超出规定字数150字以上,增加15分;(4).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增加5分;(5) 标点正确,语句通畅,增加5分。
  如有一次小明将《快乐的春节》这篇习作给我改时,我根据他的习作内容给了68分,对照加分标准,达到第(1)项的要求,加分5分,习作得分73分。他看到了分数后,认为自己对习作还有修改的空间,只要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于是,他根据习作的评价标准,和教师的修改提示,再进行第一修改,教师认真批改后,给予85分,再对照加分标准,达到第(4)项的要求,加分5分,习作得分是90分,当他看到自己的习作分数提高到这么高,心里很激动,对写作充分信心。于是,他进行第二次修改,围绕中心表达,层次分明”下决心进行全面修改,由于这次修改很细致,教师在批改时,发现他的习作内容不但具体生动,而且用词准确,语句通顺,给予习作97分,对照加分标准,达到第(2)项的要求,加分10分,最后得分是107分。当他看书到这样的分数很高兴,也感到非常人自豪,成功的喜悦在他的脸上泛起一阵阵红光。从此以后,增强他的写作自信心,调动他的写作积极性,他多观察,多阅读,多练习,多写作,成为班上一位习作水平比较好的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如果学生对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案觉得不满意,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申请,并充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卷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并给予鼓励性的评语。”上面小明的习作内容因为不能理想,教师通过认真批改后给予73分,并写上激励评价,允许学生进行修改,鼓励学生反复修改,由于他受到老师的激励,信心倍增,认为还有能力修改,于是,通过二次的认真修改后,习作内容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更生动具体,达到了习作的止的要求,最后得到107分,他才满意。由此可见,运用这种量化评价的方法,按习作的要求进行评价,甚至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评价,根据学生的修改效果给予不同激励评价,让学生受到启发,受到鼓舞,受到激励,增强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习作进行反复的修改,最后成为一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中心突出的习作,从中让学生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学生的写作评价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的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就能满足学生的自尊,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秦森     《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研究》   2008年10月   《小学教学研究》     
  2.李逵东   《新课标下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思考》  2010年10月   《小学语文教学》     
  3.吴天杏 《渗透习作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2011年8月  《中小学教育》 
  4.陈小芬  《试论小学生习作评价的策略》   2007年5月
  5.李台翰     小学习作教学法     广西教育出版2001.3
  • 【发布时间】2022/2/28 9:57:23
  • 【点击频次】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