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网络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应对研究

 

【作者】 德 央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网络课程作为各小学开展网络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因此,认真做好网络课程建设工作,是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网络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
  为确保网络教育健康、稳步地发展,增强网络教育发展的后劲,各试点小学都积极组织教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网络课程开发与建设。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遵循教学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基于网络运行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教学模式。网络课程建设涉及的面较广,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教学观念、教师素质、人员沟通、开发成本等诸多因素。因此,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技术层面来看,网络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有必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使课程教学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且具有多层次。网络课程正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友好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达到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目的。但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宽带多媒体电信网等远程教学信息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高,上网费用过于昂贵,更为关键的是网络传输慢已成为信息交流的瓶颈。这使得运用了大量多媒体技术的网络课程在教学表现方面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从教师层面来看,网络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通过对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给学生提供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但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停留在“粉笔+黑板”时代,没能及时完成角色的转换:即从知识传授者转变到学习帮助者、促进者。观念的陈旧导致部分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时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网络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
  3、从学生层面来看,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要求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把“个别化”与“协作型”二种学习方式的结合,自我控制学习进度,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有效学习。
  4、从开发成本层面来看,大家总是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开发出质量最好的网络课程。但事实上,网络课程的开发成本相对较高。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①网络课程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小学的网络课程开发属于手工作坊式的,还未形成完善的网络课程开发体系和流程,导致人工成本较高;②由于网络课程负责人本身承担着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或科研任务,为激励他们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争创优秀、多出精品”,也不得不提高了网络课程的开发成本。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发展对策
  针对网络课程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应审时度势,结合本校网络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采取与目前网络传输速度相适应的开发技术,保证网络课程在目前网络状态下运行自如。没有网络支撑的网络课程,即使内容再精彩、制作再精良,也已经失去其本身固有的意义。对学生而言,更是无法感受网络教育的魅力。譬如在开发网络课程时,可以把视频压制成两种版本,其中一种版本的传输速度高达330kbps,以用于在校园网运行,也可制作光盘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提供给学生,而另一种版本的传输速度则采用33kbps,以保证该网络课程在学生拨号上网学习时也能运行得较为流畅。
  2、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使教师的作用得到加强,网络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能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在网络课程中,教师不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与信息,而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因此,为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好适应网络教育的要求,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更多地接触计算机和互联网,让他们能亲身感受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亲和力,同时加强教师有关基于网络课堂的教学技能培训,督促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
  3、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就意味着他掌握了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和知识的迅速更新换代;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正是这个道理。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观念。例如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组织新生学习一些有关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文章和材料,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另一方面,网络课程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也要全面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设计开发网络课程时,要特别强调教师和软件开发人员要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未知领域、如何有效地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方面下足功夫,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寻求答案的欲望与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 【发布时间】2022/2/28 9:56:36
  • 【点击频次】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