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在职业高中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在职业高中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实习性的训练与已有知识技能的重复和模仿,而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通过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职业高中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服装设计专业,本来就是一个创新的行业,这个行业对于服装设计相关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然而当前我国的服装专业水平,以及服装专业教育水平还很落后,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现代的服装设计教育,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落后的师徒言传身教式教育方式,而且那种方式也不能适应,如今人们眼光日益全球化、国际化视野的要求。现代服装教育,需要的是培养出懂设计、能管理、会技术又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多方面创新型人才。
新的形势给现今的服装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且更高的要求,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合格毕业生成了各类服装学校和服装专业的首要任务。职业高中作为目前我国数量大,人数多的教育机构,在这种新形势下,理应体会到这种培养目标与现实情况之间巨大差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而要坚持这样的办学方向,要求职业教育以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适合新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服装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坚持育认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标准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适应就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精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的未来科学家奈比斯比特曾经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他们的独特个性,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去争取丰硕的创新成果。课堂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一般由教师进行讲授,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难涉及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键是如何利用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表现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上,它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多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下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不同意见更深入的探谈,激发学生潜意识的思想,引导创作出具有个性魅力作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的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免发生有些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条道走到黑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其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体现。创造性思维是区别于常人已有的思维过程,而是以“新、独、特”的差别来产生新事物的、思维主题独到而新颖的思维活动。因此,创造性思维也被称为异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强调同中求异,用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服装设计等艺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以身边的事物或是大自然中的点滴来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去总结,去体会琢磨中间的奥秘,去发现浩瀚久远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具有民族风的美,进而产生形象思维或者逆向思维,并且从中抽象出自己所需的元素,然后按照自己的构思设计出作品,最后筛选出那些具备审美价值和功能的作品,然后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服装上。
教学手段、方式的创新是重要保障。在服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媒介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来组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动画来演示人体模型与服装设计的关系,让学生来直观地认识不同的衣服适应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人应该搭配设计不同风格的服饰。这样利用多媒体的形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直观形象,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掌握知识,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等等,就说不上教育。”在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智力状况、个人爱好及特点等,在组织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例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服装与人体的有关知识,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同时去自己身上找到相应部位进行对应。另外,为了提高学生服饰设计的灵感、境界、水平,可以创造条件去带领学生参加服装节、服装周活动,亦或是可以在课程内容授课之余,去找少数民族服饰或者相关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体会不同风格服饰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心理以及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给学生创建平台和实践基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力量来发挥个性创造力。但在积极探索中受到了一些困难:学生的行为不主动、学校的设备落后、企业的不合作,作为服装教育者要排除困难,更新观念、勇于探索的精神,把激化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职业高中服装设计专业课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服装设计专业,本来就是一个创新的行业,这个行业对于服装设计相关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然而当前我国的服装专业水平,以及服装专业教育水平还很落后,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现代的服装设计教育,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落后的师徒言传身教式教育方式,而且那种方式也不能适应,如今人们眼光日益全球化、国际化视野的要求。现代服装教育,需要的是培养出懂设计、能管理、会技术又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多方面创新型人才。
新的形势给现今的服装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且更高的要求,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合格毕业生成了各类服装学校和服装专业的首要任务。职业高中作为目前我国数量大,人数多的教育机构,在这种新形势下,理应体会到这种培养目标与现实情况之间巨大差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而要坚持这样的办学方向,要求职业教育以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适合新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新构建服装专业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同时,“坚持育认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标准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适应就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精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的未来科学家奈比斯比特曾经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他们的独特个性,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去争取丰硕的创新成果。课堂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一般由教师进行讲授,如果不注意教学方法,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难涉及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键是如何利用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表现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上,它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多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下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不同意见更深入的探谈,激发学生潜意识的思想,引导创作出具有个性魅力作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的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免发生有些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条道走到黑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其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体现。创造性思维是区别于常人已有的思维过程,而是以“新、独、特”的差别来产生新事物的、思维主题独到而新颖的思维活动。因此,创造性思维也被称为异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强调同中求异,用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服装设计等艺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以身边的事物或是大自然中的点滴来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去总结,去体会琢磨中间的奥秘,去发现浩瀚久远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具有民族风的美,进而产生形象思维或者逆向思维,并且从中抽象出自己所需的元素,然后按照自己的构思设计出作品,最后筛选出那些具备审美价值和功能的作品,然后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服装上。
教学手段、方式的创新是重要保障。在服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媒介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来组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动画来演示人体模型与服装设计的关系,让学生来直观地认识不同的衣服适应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人应该搭配设计不同风格的服饰。这样利用多媒体的形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直观形象,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掌握知识,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服装设计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等等,就说不上教育。”在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智力状况、个人爱好及特点等,在组织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例如,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服装与人体的有关知识,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同时去自己身上找到相应部位进行对应。另外,为了提高学生服饰设计的灵感、境界、水平,可以创造条件去带领学生参加服装节、服装周活动,亦或是可以在课程内容授课之余,去找少数民族服饰或者相关的视频图片,让学生体会不同风格服饰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心理以及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给学生创建平台和实践基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力量来发挥个性创造力。但在积极探索中受到了一些困难:学生的行为不主动、学校的设备落后、企业的不合作,作为服装教育者要排除困难,更新观念、勇于探索的精神,把激化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 【发布时间】2022/2/28 9:56:19
- 【点击频次】334